- 相关推荐
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生成
让课堂因生成而更具生命力——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生成
【内容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新理念、新策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如何使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把握生成。
【关 键 词】课堂教学 生成 有效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灵活地调控课堂的活力,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平台。
一堂好的生成课,往往能够将课堂上的意义情境化为教和学的资源,师生在自然谐之中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因生成而充满生机、演绎精彩。然而,如果对“生成”不作冷静思考,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会走进价值偏离、课堂失控,为“生成”而生成的误区。如何让生成更富有价值,使课堂更具生命力呢?
一、课堂生成要关注目标
在《狐狸和乌鸦》的观摩课中,老师在理解完课文内容之后,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了课本剧的表演。他先请四人小组合作准备,再抽几个学生上台表演。第一个小组的同学表演得绘声绘声,学生们都沉浸其中。瞧,又有一个小组上台了,他们的头饰别具一格,尤其是演狐狸的学生,制作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演更是精彩,用语言和动作把狐狸的狡猾表露无遗,演着演着,一不小心,头饰掉了下来,台下哄堂大笑。演出的学生赶紧弯腰捡起头饰重新戴上,可一抬头跟“乌鸦”说话,头饰又掉在地上,台下的笑声更响了,演出的学生慌了,台词也乱了,表演变得一塌糊涂。这时,老师毫不客气地说:“太粗心大意了,前功尽弃呀!”表演的学生一脸尴尬,课堂气氛也不再自然、融洽了。
传统课堂追求课堂的“滴水不漏”“完美无缺”.课堂中的小小错误便像过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但我们知道,课堂是常出现错误的地方。案例中的老师非但没有给演出的学生重新表演的机会,还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很优秀的表演定为“前功尽弃”,这种对学生犯错误畏之若虎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正因为这种不敢正视的态度,才导致课堂的生成偏离了不得目标。作为教师,应该敢于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尝试与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才能在以后类似的事件不再重蹈覆辙。
我们不妨用一颗平常心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课堂中出现在学生、教师身上的“错误”稍加开发,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案例中的老师,如果能在以平常的心态,温和地说:“可能太紧张了,没关系的。从你的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如此等等,即保护表演学生的自尊心,肯定了他的表现,又引导了其它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彰显无遗了。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
二、课堂生成要有预设
一位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他先出示了穿着单薄,赤着脚的小女孩蜷缩在街头的图片,通过FLASH动画播放大雪纷飞的场景,雪花飘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她冻得直打哆嗦,再配以低沉的音乐,然后问学生:”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会给她食物吃“、”我会给她衣服穿“”我会把我的零用钱都给她,让她去买双棉鞋穿“……这时,有一个男孩大声说:”我会送给她一幢房子住“.学生一阵哄笑,老师一脸茫然。于是孩子们又说开了:”我会送她一辆汽车,让她开回家“、”我会……“此时学生越说越离谱——所说的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失控了……
我们强调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是否就可以淡化课前的预设呢?不,我们需要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结合。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一幅蓝图。同时预设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很显然,上述案例中的教师缺乏这样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面对始料未及的生成,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下,不知所措,无以应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发表意见,但不能对孩子的发言听之任之,不置可否。像上述这种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生成有什么意义呢?不言而喻,这是一种负效的生成。此时,教师应当作出必要的、及时的、恰当的、具有指导性的评价,从而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才能让课堂既有效又绚丽多姿。
三、课堂生成需要引领
一次,笔者观摩了《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学生在分析理解完课文内容后,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萌发感激之情。执教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回报母亲的爱,为母亲分忧解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母爱下茁壮成长,应该学会爱母亲,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贴母亲,为母亲分忧解难。你能说说是怎么样做的吗?“
生1:妈妈生病了,我给妈妈倒水,让妈妈吃药。
生2:妈妈下班回家,我帮妈妈递上一双拖鞋,给妈妈捶背。
生3:妈妈做菜的时候,我帮妈妈摘菜、摆放碗筷。吃完饭,我帮妈妈收拾桌子、洗碗筷。
生:妈妈打了一天的麻将回来,累了,不想做饭,我自己泡方便面吃。
教师(若有所思):”你真体贴妈妈!“
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不能做放任自流地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教学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价值性是教学工作永远抹不掉的特征。因此,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教学工作的价值要求;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学生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健康地发展,那么,对教学生成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跟从,而没有把握其实质。案例中的老师如果能在珍惜学生的自然感悟的同时,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启发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说当时的真实想法:”妈妈整天打麻将,你喜欢吗?“然后进一步引导:”你有什么好方式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你的妈妈呢?“如果孩子想不出来,还可以请班级的其它同学一起来想办法帮助她。经过老师的点拨,让孩子们认识到帮助妈妈改正不良习惯也是关心体贴妈妈的具体表现。如果能这么做,即提高了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就成了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综上所述,课堂生成是富有灵性的资源,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过程。老师要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尊重学生,把握生成。只有价值引导下的生成和对生成进行深度发展意义的建构,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福建教育,2004年第7期
2、甑丽娜、仇晓春:《生成式课堂教学的尴尬与对策》,福建教育,2004年第8期
3、罗祖兵:《生成性教学法及其基本理念》,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
4、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生成】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如何有效教学08-20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08-15
以《月迹》为例谈生成教学08-15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08-12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08-1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13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生成活动08-16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08-16
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