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如过多的只是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而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并不强。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现代人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把阅读当作享受的感觉。这就要求老师积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因而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对学生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的过程不能只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而应该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可能得以顺利展开。在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来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传统的阅读教学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违背了阅读规律。
四、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
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需求,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量,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低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第五、提倡探究式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非常强调的,“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探究性阅读”是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有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性阅读是挑战性阅读,既然是探究性的,也就是未知的,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包括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提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一样。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推想”是阅读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所谓的推想,是一种猜测推断,这种猜测推断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的。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大都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的,它是一种使用价值很高的方法。
六、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
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开放性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中,教师结合教学情境,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鼓励质疑。
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
八、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 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老师不可能教授学生所有的知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能自己“读书”的能力,因而培养这种能力更为重要。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以便其有自主学习人类无限知识的能力。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相关文章:
要让其义自见就应读书百遍08-17
读书:读书记08-13
读书的读书心得01-30
读书08-23
读书02-17
读书使人成长:成长·读书08-09
读书节谈读书08-16
读书乐,乐读书作文02-12
学生读书读书心得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