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时间:2022-08-05 15:22:2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让他们变外部因素的“要我学”为内部动力的“我要学”呢?这就要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急老师之所急,明老师之所愿,做老师之所想,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一 、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搭建民主、平等、互信的桥梁。
  
  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本身也是解决学生自身许多问题,抛弃各种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的一种方法。但,在这里所谓“走进学生的心灵”,更侧重于倾听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朋友关系,为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清障、铺路、搭桥。
  
  1、倾听学生
  
  身处社会中的人,有多种需求,学生也不例外。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就是要我们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但能解决学生自身有关学习、思想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而且他们也会觉得老师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达到教育、亲近他们的目的。
  
  2、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是第一步的,在此过程中,你可能会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学生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个人喜好等的所谓的“隐私”.可能接触到了学生心底的那根脆弱的“弦”.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各种各样缺陷,有“隐私”的学生。对他们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辱骂,不冷落,不嘲笑,不挖苦学生,不含沙射影揭露学生隐私,不当众批评学生等。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这位老师有修养,够意思,尊敬你,信任你,都愿意接近你。
  
  3、赏识学生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赏识十分重要。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给以他们父母般的关怀;兄弟般的关爱;朋友般的关注。欣赏他们无意中的错误;奖赏他们生活中微小的进步;赞赏他们不足中的亮点。信任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老师靠拢,不断完善自己。
  
  4、宽容学生
  
  “宽容学生”不是指无原则的放任学生的一切错误,而是指宽容学生的孩子气。学生毕竟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是孩子就有孩子气,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孩子气更浓。犯了一点错误受了一点批评,他们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反而一味的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在和自己过不去,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出现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气举动。这时,老师若是处理不当,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反之,我们若是大度的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的举动的话,学生过后冷静下来,经过反思,反而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对错误进行认真的改正,同时也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佩服老师睿智的教育技巧,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放飞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的希望。
  
  “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育。”
  
  1、抱怨自己
  
  向学生抱怨自己,其实就是敞开自己,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上、课下,有目的、有意识的敞开自己,抱怨自己,率性而为。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久而久之,老师的事就成了学生的事,老师的期望就成了学生的目标,老师的挨批评就成了学生的不高兴。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内化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外因转化成了内因,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2、互换角色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一贯处于管理者的强势地位,而他们则常处于弱势。此时,教师若是把自己置于弱势之位,一定会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乐于助人之情。以此让学生觉得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是在帮助老师。如此轻而易举的帮助了老师,又促进了学习,何而不为呢?再笨再懒的学生都会去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成就感,又增强了自信,萌发了继续帮老师完成更大、更多任务的意识。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3、讲求策略
  
  教育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断变化。因此,目标的提出要讲求方法、策略。
  
  ⑴顺势利导 比如:向学生抱怨自己“唉,明天又要挨批评了。”学生会问:“为什么呀?”老师此时就应顺势利导:“因为别班的作业总是整整齐齐,一本不差。而我班的却没交齐。怎么办呢?”学生听后就会积极的想办法,那名没交作业的学生更会不安,为学生,也为老师。
  
  ⑵无意暗示 好奇心是学生的一大心理,老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最近要进行一次语文水平测试,可老师又不想给学生课堂复习时间。此时,教师可悄密且频繁的找学生谈话:“老师准备下周四进行第三单元的测试,复习的如何了?有信心吗?”老师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会私下打听,悄悄的做好复习。老师的无意暗示起到了作用,收到了效果。
  
  走入学生的心灵,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工作如同有了源头,常做常新。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素质教育中“我要学”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相关文章: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08-17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08-09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08-13

对话,才能走进学生心灵08-17

转变角色 走进学生的心灵08-17

带着“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08-16

走进孩子的心灵08-16

让缅怀走进心灵08-17

让音乐走进心灵08-17

让彩虹走进心灵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