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哲学视阈中的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视阈中的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2-08-05 13:24:4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哲学视阈中的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视阈中的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贵臣 刘和忠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只有按照“人的方式”进行,才能被人所接受。所以,教育必须赋予时代精神,方显教育的价值与可能性;教育必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并能超越“物的方式”,方显教育的引领性。
  
  [关键词]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方式;物的方式
  
  目前,在整个人类“物化”的生存境遇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被实体化、功利化、片面化,以至陷入存在的悖论之中。若想在现实中摆脱与走出此种教育困境。需要在人类的生命发展史中反思与研究资助体系应以怎样的教育观念与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德育诉求。
  
  一、时代性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亦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对人的统治的人在“非神圣形象中”陷入自我异化的生存矛盾与困境,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反思人的生存方式,彻底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对人的统治,提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生命理想。在马克思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反思与研究中。教育是马克思非常重视的一个维度,他曾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基于此,我们认为,由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亦有差异,进言之,自人类教育产生时起,时代性的教育即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劳动是一种直接性的农业劳动,这种劳动使人与人之间以土地为基础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受制于人改造自然,并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方式的单一化、粗陋化,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教育作为此种社会共同体的一种文明传递方式,带有极其浓厚的政治依赖性。人在这样的社会中接受教育,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亦无法形成独立的生命活动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凭借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能力的大幅提升,形成了工业社会劳动的新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方式转变为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并以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形成了全面的社会关系,教育亦由狭隘的政治依赖性转变为以物为核心片面功利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通过教育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却是以一切人的人性的异化为前提和条件的。消解人类自身发展中的片面化与功利化,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生命理想的根基所在。
  
  从当代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时代。由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达到以人类性为基础,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剥削与压迫的关系转变为一种更高阶段的依赖关系。这时,教育真正使人意识到人之“自由自觉的生命存在”特质。此种社会形式的实现,是人在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教育与资本主义社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两极化教育之后的“中介性”发展。自由人既不是有标准无选择的被动自然存在,亦不是有选择无标准的自觉片面存在,而是每个人在具有自身丰富个性的前提下,自觉地联合起来,构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
  
  二、“物的方式”的教育——人之受制而片面发展的已然方式
  
  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精华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却使教育陷入物的统治之中,“物的方式”的教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已然方式。
  
  所谓“物的方式”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意指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等同于人之外的物来进行教育,教育的追求是整齐划一的使人具有现实性的知识,受教育的人实质上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产品。没有任何符合人的本性的个性特点存在。这种教育恰恰是资本家最为需要的。不可否认,这种教育理念与方式在近代资本主义启蒙的过程中,的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破除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神性”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使人获得了自己掌握自己发展方向与命运的权力。但此种权力因着资本的再次“神化”而愈发使人异化的存在,以至于在此种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西方文明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教育的“物化”,人的培养的片面化与教条化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化身为实体,以一种物的方式来统治现实的一切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人对资本的追逐充分表明人的发展受制于人的生命需要。一旦人陷入不合理的生命需要之中。人的生命发展亦会受到影响。因为,人的生命需要的丰富会使人的生命获得相应的发展,而人的需要的丰富则是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范围之改变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发展。不合理的生命需要必然形成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突出了其物质性的一面。教育的一切诉求被全部置于物质利益的获得,人亦在此种教育中被片面的功利化。教育若想实现方式的变革。需要诉诸人类发展的基础,亦即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教育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满足方式,决定着这一时代人的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既非特别发达。亦非特别落后,从而注定资本主义时代的人的教育之局限性。换句话说,资本主义时代一切人热衷于资本的终极原因即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关系中,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力较为充分发展之后,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通过进一步提升生产力的水平,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废除产生私有财产以来的财产私有制,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三、“人的方式”的教育——人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应然方式
  
  教育作为突破传统旧式分工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的桎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从“物的方式”变革为“人的方式”.所谓“人的方式”是以“人的观点”思维方式为基础,凸显把人作为人来进行教育。“人的方式”的教育核心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践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把人当作人,以人为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追求实现教育的“人性化”,而非“物性化”.
  
  突破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的局限。需要变革了观念与方式的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人是教育的存在,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人创造了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人的文化生命。人与教育这种相互规定、互为前提的关系,是教育理念与方式变革的终极根据。确立合理与合适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马克思的时代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观念与方式是一种“物的方式”,而走向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观念与方式是一种“人的方式”.为了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需从“物的方式”转变为“人的方式”.
  
  以生命尊重与关爱为核心的“人的方式”的教育,是正确理解与把握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意义的教育,它不仅提升了人类教育的生命境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趋向,而且为教育主体及其教育活动提供了真实的生命立场、生命原则与生命标准。进行此种教育,能够唤醒人对自身创造性生命力的自觉意识,培养合理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从而在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既能彰显自然界的生命潜能,又能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哲学视阈中的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文章: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05-16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西班牙公主的生日》08-11

历史典故中的哲学08-17

《哲学与人生》教学中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实践08-25

美术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8-15

生命教育论文: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08-27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08-07

冯友兰学术思想中的中庸哲学08-22

浅议包装艺术审美教学视阈08-18

论复杂性视阈中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