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例谈初中女生体育“课课练”的实施策略
例谈初中女生体育“课课练”的实施策略摘 要: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生长点。“课课练”以其独特的锻炼价值再次回归体育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常态化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课型下的“课课练”设计、趣味化“课课练”形式以及科学搭配“课课练”内容,从而提炼总结初中女生体育课实施“课课练”的策略,体现了“课课练”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操作性强,效果好,值得教育同行借鉴。
关键词:初中;女生;课课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4-02
2012年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的时期,在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与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将“课课练”重置到课堂教学,是科学理性的选择,是当前扭转学生体能下降局面的有效策略。[1]因此,体育课堂重启“课课练”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点学校,我校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笔者在初中女生体育课中尝试开展“课课练”,初步形成若干策略。
一、不同课型下的适时“课课练”
“课课练”不能与教学内容完全割裂,也不一定都是在课的结束部分出现,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课型,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形式出现。
1.新授课时的“课课练”
为了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新授课的“课课练”适合放在课的结束部分之前,练习的内容可以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强化某项素质,对后续的技术学习有帮助。
例1:支撑跳跃分腿腾跃山羊后的“课课练”
笔者在教授支撑跳跃分腿腾跃山羊时发现,影响女生技术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女生上肢及肩部力量较差,“推手顶肩”动作不充分,影响二次腾空。因此,笔者在“课课练”时安排了“俯卧撑剪刀石头布”游戏:两人一组,面对面俯卧支撑准备,游戏时一边说“剪刀石头”,同时两手按照节奏一字一换交替支撑地面,到“布”时,单手支撑另一手出拳。输的人向后退一步,赢的人向后退两步。从中线起,谁先达到终点谁获胜。学生兴趣高涨,在游戏中发展了身体素质。
2.复习课时的“课课练”
根据不同的复习课教学内容,“课课练”可以在结束部分前,更可以尝试出现在主教材学习之前。
例2:耐久跑教学中的“课课练”
长跑是初中女生最害怕的项目,而耐力素质恰恰又是最薄弱的一环。单纯依赖跑步来提高耐力素质往往不受女生欢迎。笔者把“课课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用有氧操代替跑的运动量,在课的开始部分用有氧操代替热身跑。在音乐节奏下带领学生跳5分钟的有氧操,在跳操过程中不断强调呼吸节奏,同时把运动产生乳酸以及“极点”知识再次复习,用语言激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疲劳与肌肉酸痛。有氧操结束后稍作休息,然后播放同样的音乐进行耐久跑练习,此时学生对有氧运动产生的反应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身体状况也调整到适合长跑的状态,学生能更自信地完成任务。
3.综合课时的“课课练”
体育综合课是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综合课的“课课练”一般在结束部分前,但笔者尝试在课中,过渡前后两个部分,效果也是很好的。
例3:两大步上篮教学中的“课课练”
笔者在教两大步上篮时,用呼啦圈作为辅助器材,把“课课练”安排在复习篮球运球和学习两大步上篮之间:先在每组前布置5——6个间隔约2米的呼啦圈,先进行运球练习,通过绕呼啦圈往返运球巩固运球技术;然后进行5分钟的“课课练”,双手抱球跨呼啦圈往返跑和单双脚跳呼啦圈练习(圈内双脚,圈外单脚)。该“课课练”在身体练习中把两大步上篮的跳跨步动作蕴含其中,便于后续技术的学习;最后,进入学习两大步上篮环节,我用呼啦圈来作为跳跨步的落点标记,把游戏中的跳呼啦圈动作迁移过来,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就掌握了。
二、有运动负荷的趣味“课课练”
“课课练”要有负荷,也需要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练习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玩耍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身体素质。
例4: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学中的“课课练”
笔者在双手前抛实心球教学结束后,设计了“快种快收游戏组合”,创设“播种—耕耘—收获”的“三部曲情境”,开展“课课练”.首先是“播种”:学生分小组站位,按序以快速往返接力跑的形式把手里的实心球每隔1米摆放1球,意为“播种”;然后是“耕耘”:从起点开始,用连续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实心球,换脚跳回接力;最后是“收获”:用“推小车”的方式“S”形绕过实心球,交换角色后折返。通过几个游戏的重组,使新游戏既好玩又有强度,一举两得。
三、区别对待的科学“课课练”
由于练习方法、练习时间、练习强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影响“课课练”的效果。因此“课课练”应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特性科学设计,提高“课课练”的质量。
1.不同身体素质练习的注意点
(1)灵敏素质:由于灵敏素质练习要求学生在兴奋性较高,精力比较旺盛、体力相对充沛的状况下进行,所以灵敏素质练习的时间不宜放在课的最后,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之后更不应该安排灵敏素质练习。
(2)协调性素质:虽然协调性练习对身体素质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由于需要思想高度集中,心理负荷不会很低,因此协调性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3)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练习对学生神经系统灵活性要求较高,因而速度练习应当是在兴奋高、情绪饱满、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和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人在疲劳时进行速度练习,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时间长了还会形成慢速动力定型。
(4)柔韧素质:柔韧性练习要因人而异,并且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外界温度与练习时间,要兼顾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5)平衡素质:平衡素质练习的时间不宜放在课的最后,特别是在大运动量之后不应安排平衡素质练习。平衡素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练习要注意负荷不可过量,有的动作需要闭气,学生的心脏负担较大,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生理负荷量。力量练习可采用游戏等方式,与灵敏、速度等素质练习相配合,提高练习兴趣。
(7)耐力素质:耐力素质练习应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练习,尽量避免简单、枯燥地重复练习。练习后应注意消除学生的疲劳,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2.“课课练”与主教材的搭配策略
(1)上下肢搭配练习:上下肢搭配练习一直是“课课练”内容选择的常规原则,尤其是主教材是运动负荷较大的时候,如蹲踞式跳远后安排上肢的练习,可以作为积极性休息,缓解下肢疲劳,同时发展上肢力量。
(2)强化某项素质的练习:强化某项素质是指主教材练习的是什么素质,在“课课练”的时候继续强化该项素质。如,主教材是双手前抛实心球,由于一节课有效的投掷练习次数并不多,在“课课练”时继续安排发展上肢及腰腹力量的练习,反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有器械与无器械搭配练习:主教材如果是有器械类练习,在安排“课课练”的时候,可以围绕器材,合理搭配,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如:主教材是篮球两大步上篮,主要是发展协调性、灵敏性、下肢力量等,在安排“课课练”可以做背人持球过河游戏、蛙跳过球游戏、抱球往返接力跑等。
(4)传统与时尚项目搭配的练习:“课课练”需要与时具进,可以引进一些时尚项目,如:瑜伽:发展柔韧性、平衡性;有氧操:发展耐力素质:搏击操,发展耐力、力量和协调性;跑酷:发展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党林秀,苏祝捷。重提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J].体育教学,2011(03)。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06)。
【例谈初中女生体育“课课练”的实施策略】相关文章:
关于体育“课课练”的理性思考08-12
例谈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06-03
例谈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策略08-26
例谈递进式几何探究题求解策略08-20
谈“网络主题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08-18
谈现代诗歌教学实施策略08-17
例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08-17
例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范画选取策略08-18
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例谈08-24
初中生说话能力培养例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