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07 23:59:0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李素琴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

[内容]

 

  有人读《白杨》,仅理解为是对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的描写,有人却由此联想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们;有人学《繁星》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图,有人却能融情于景,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可见,语感能力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力,才能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发情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又一个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如《再见了,亲人》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场面。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旁的泪花,大嫂拄着的双拐,这一幕幕使之成为鲜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语感训练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要与情感、美感融为一体,有机组合,要在朗读中得到增强。我坚信,只要重视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相关文章:

积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08-17

语感教学08-16

语感教学刍议08-17

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08-20

英语教学的语感培养08-08

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08-17

语感培养与语感迁移08-17

识字教学的新探索08-17

小学国画教学探索08-17

探索规律教学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