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

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08 00:24:1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

[作者]  杨吉元

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

[内容]

 

    从1992年高考开始,科技说明文阅读检测一直未曾中断,已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题型。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比较重视科技说明文阅读,但是,学生却最不感兴趣,阅读效率更无从谈起。高考中,这类题型得分基本上在30%左右,是各类考题中得分最低的。

    教师投入不少,效率却不尽如人意。这种“高耗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教学目标的无序性。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纳,但我们研读大纲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对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分级目标制定得不清楚,未能分出层次,呈无序状态。且看初中二年级教学要求:“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再看高中一年级教学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同样是教学说明文,初高中的教学目标却都是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准确性等。教学目标的无序性造成了一个学生在六年中说明文阅读总处在低层次的,重复的,因而也是意义甚小的阅读层面。

    二、缺乏科学的阅读质量标准。大纲里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高中阶段“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在表面看来似乎已有标准,但怎样才算是“阅读”?怎样才算是“比较熟练的阅读”?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初中可以教,高中也可以教;教师甲教一课时,教师乙教两课时,都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缺少可操作性的弹性标准是中学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设计程式化,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程序设计上,程式化现象严重,基本上是解题、分段、概括段意、讲析说明顺序和方法、分析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等。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步骤,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呆板僵化,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而且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程式忽视了让学生整体地感知、体味课文,违背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

    四、教材的落后。表现之一是内容陈旧,与高考试卷中反映尖端科技内容的文章显得很不协调。接触的是旧知识旧内容,考的却是新信息新术语。二是篇目太少。说明文在高中第一册、第二册和第六册各占一个单元,共11篇课文,仅为全部六册149篇课文数的7.4%,比例失当。

    教学现状堪忧,形成原因复杂,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尚待时日,那么当务之急该是什么呢?

    一、要突破读写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章熊老师在“21世纪青年语文教师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发言说:“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的是‘读写结合’,它是为写作服务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发展了,需求发生了变化,阅读学诞生了。在阅读学的发展过程中,读者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所以到了本世纪下半叶,阅读学又称‘解释学’。”(《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2期第7 页)这番话值得我们思考,它深刻地指出了新时期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即混淆了阅读与写作的本质属性,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本位。从现代阅读观来看,所谓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行为过程,它要求读者运用信息学、语用学原理迅速准确地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处理,是一个输码——编码——解码的过程。在以往(或现在)的阅读教学中,众多老师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一堂课,既有读又有写,读中仿写,写中思读,似乎是完美的结合,但事实是读不深读不细,写不像写不真,两败俱伤。在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树立阅读课就是理解分析材料、筛选提炼信息这样的观念,消除一直以来运用的读写结合教学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确立阅读教学的本位,尤其显得重要。

    二、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任务,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备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阅读能力。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而言,同样要十分注重学生“圈点勾画”、“摘录”、“写提要”、“做笔记”、“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等等的习惯。一旦有了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用。

    2.掌握正确阅读方法。高效率的阅读有两个标志,一是速度快,二是理解率高。高效率阅读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方法。以速读为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愈来愈快,对阅读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就高考来说,阅读速度慢也必然影响成绩的取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某种意义上已不宜提倡,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倒是我们所追求的。速读作为获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在科技说明文阅读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3.具备优良阅读品质。这里所讲的阅读品质,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制约阅读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如阅读的自觉性品质、阅读的专注性品质、阅读的主动性品质、阅读的坚持性品质、阅读的记忆品质,等等。例如,有的学生一拿到陌生的科技说明文材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法答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之面对材料便形成阅读的强烈需要感。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专注性品质,那么展卷阅读,就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于阅读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人们为了追求阅读高质量,通常都极为重视阅读品质的培养。

    4.提高现代阅读能力。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目的分析,在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目前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筛选能力。其中,速读能力是基础性能力,分析能力是中介性能力,概括能力是高一级能力,而筛选能力则为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终端性能力。这几种能力一旦具备,一般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将不成问题。

    三、探讨命题规律,传授有效的解题方法。就科技说明文阅读而言,《考试说明》主要体现在B、C两个能力层级上,教师应抓住“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几个能力点。之后,结合高考题目,总结出一般规律。如“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一条,有人就归纳出“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的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以及标题用语等。如此授人以渔,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能有效。

    四、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信息学和阅读学告诉我们,作者——文本——读者是构成一个完整书面交际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一方,文本是交际信息的载体,而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方。从阅读中的读者心智活动过程来说,接收和处理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为了更快速更有效地处理,就必须有一定量和一定质的接收。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是无法让别人替代的。教师只能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获得大量信息,丰富知识储备,以提高他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平时就要非常重视:(1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科技读物,不断汲取科技新知识,如《新华文摘》《科技日报》《数字化生存》《学习的革命》《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等书刊;(2)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科技视野, 如参加科技博物馆,制作科技小作品,撰写科技小论文,聆听最新科技学术报告等。这样,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一改以往语文课堂信息反馈的单一化而形成庞大的多元信息反馈网络,才能真正提高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效率。

【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及对策】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08-17

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08-14

低效外语教学的成因分析08-17

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08-21

涉油案件的成因及对策08-12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08-12

离婚债务处理难的成因及对策08-12

群众集体上访的现状、成因及对策08-12

师生矛盾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09-13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