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六原则
[作者] 汪叔阳
[内容]
自读教学研究,是在市教委教研室姚建庭同志指导下,以天山中学为基础,以长宁、奉贤二区县为试点,由近10所学校、数十位教师及教研员共同参与、群体合作的教学科研课题。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6原则是在7年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筛癣提炼后提出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提问设计为突破,激发认知冲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鲜明“个性”,即学生不是从全不知到知,而是由少知到多知,由熟知到真知。语文教学的这一鲜明“个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学生看来的无疑之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一定要追根刨底的求知欲望。这样往往会收到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课文第2小节第一句话是“且把闲话休题”,那么第1小节究竟写了那些“闲话”?你认为这些话究竟是不是“闲话”?为什么?在上《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则我们又以“苏比究竟值不值得同情?为什么?”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既是不易一下子找到明确答案的,又是必须贯穿前后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所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认真看书,仔细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提问的问题来源有二种:一是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后提出,二是可以在学生自读中提出,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二、以读书时间为保证,营造参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看来似乎有些“浪费时间”、实际上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师的提问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使学生形成了独立地主动地上学习的倾向性,从而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需要。
学生在认知发生冲突后再去看书,其效果一定要比课前无目的的预习高得多。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是“有意义的学习”促使学生进入兴趣状态,而当学生真正进入这一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可以达到比较稳定、持久的程度,从而留下的“痕迹”必然比较清晰、深刻。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他们自己的实践,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都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别人不能代替。因此,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不行的。达尼洛夫曾经说过:“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机会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由此可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学生的参与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活动力创造了条件。
三、以“角剖一点”为示范,实行“点面结合”。要做到“以点带面”,首先必须认真确定教学目的,尽可能做到教学目的的单一化。有人担心教学目的的单一化会造成学生语文知识的短缺或语文素质的不全面。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仍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赏析小说的方法”,就以第一、二 部分“闲话不闲”为“点”进行重点解剖,然后要求学生用这种赏析方法赏析小说三、四部分,结果许多学生都能举一反三拿出自己在“艺海”中拾到的五光十 色的“贝壳”,谈出了甚至连教师都未想到的真知灼见。学生的成就欲成为他们认真钻研课文、积极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驱力。“解剖一点,点面结合”既避免了千篇一律面面俱到的分析,又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以学会学习为目标,掌握学习策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不需要教”,学生能自通。“自通”也就是学会了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制定出像理科那样的公式、定理,但读有读“法”,写有写“法”,它完全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恰当的程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反映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类似“公式”“定理”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把这些策略教给学生,从而让他们运用这些策略去“解”成千上万的文章,凭借这些“钥匙”去打开无限丰富的语文宝库。这就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我们就把近体诗与散文诗的主要区别告诉学生,让他们掌握启承转合、粘对押韵的一些规律。以后当他们拿到一首被打乱了顺序的律诗要他们重新排列时,他们就会灵活地运用这一学习策略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做练习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做几道同类型题目就能抽象出“解这一类题目的规律”。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策略,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五、以指导学法为先导,培养学习习惯。以指导学习方法为先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化教学过程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自读教学中,我们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努力。
1.教给学生圈点评注的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善疑好问的良好习惯; 3.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良好习惯; 4.教给学生讨论、辩论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表述和思辩的良好习惯。
5.教给学生评论赏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评品、鉴赏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六、以课型形成为标志,构建运作系列。自读教学要被学生接受,就必须以课型形成为标志构建运作系列。经过实践,高中年级的自读课主要形成了如下一些课型: 1.评注型:在教师示范并规定符号的基础上,按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一 个或二个重点,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研读,圈点钩划,并写出恰如其分又能抓住要点且言简意赅的眉批评注。然后将评注结果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评析。
2.质疑型: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按照教师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质疑,可由学生互答或讨论交流解答。
3.讨论型:教师按教学要求设置疑点,学生自读,分小组质疑、评析,大组讨论、交流。
4.论辨型:根据学生自读后的质疑或教师事先设置的甲、乙两方的对立观点,学生按甲、乙两方观点的要求通过自读,先作精心准备,然后进行辩论。
5.赏析型:按不同文体,由教师事先确定鉴赏的目的或重点,学生经过自读后,就某一重点相互进行交流赏析。
6.比较型:在自读过程中,重点选择一部分或片断,与以前学过的类似材料或课外相关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达到互为比照、举一反三的目的。
7.编题型:根据自读材料,由学生当堂设计语段练习题或综合测试题,然后相互交流解答。对设计质量高的题目或题型由解答者向全班推荐(或由教师抽查推荐),进行交流。
8.测试型:根据自读教材,教师事先准备好试题,学生边读边按要求自我测试,教师再作精当评析。
9.表演型:自读有关小说片断或剧本片断,学生选择不同人物,按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再由学生评价被表演者对人物的理解或把握的分寸程度是否准确。
甚至可让学生自己改编课本剧,并在课外自导、自演,组织课本剧会演。
总之,自读课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以上各种课型在实施过程中将依照不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对象,灵活机动地运用。即使在一堂课中,也并不是固定某一课型一成不变,而是以一种为主兼顾其他,或多种课型套用,其最终目的仍要归结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上来。
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探索学生“学”的规律,改革“教”的方法,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之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质。6条原则中,“以提问设计为突破,激发认知冲突”与“以读书时间为保证,营造参与氛围”,这2条是前提,如果没有这2条,后面的4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矗第3条“以解剖一点为示范,实行点面结合”是抓手,只有在这点上大胆突破,才有可能去实行第4、第5条。而第4<
【自读课优化教学过程的六原则】相关文章:
浅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08-17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08-17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08-17
激发课堂活力优化教学过程08-17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实效08-16
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08-17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03-15
浅析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策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