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尝试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形成共识: 历史教师应在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 生素质的途径和办法。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选择了在非毕业和非会考年级进行教改的尝试。一、阅读历史课外书,撰写历史小论文
每年的高一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讲了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目的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看一些有关世界史的书 ,并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期末交上来。学生课外的兴趣很广泛,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历史读物。1995年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各地出版了许多有关“二战”的名人传记、战史专著。1996年秋季入学的高 一学生,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仅从小论文题目上就能看出他们涉猎广泛,有很大的学习潜力。他们写的小论 文有:《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四星上将——巴顿》、《纳粹枭雄——戈林》、《诺曼底登 陆》、《决战中途岛》、《太平洋战场》、《精确的突中伏击》、《战争尾声——布拉格战役》等。一位同学 写的《大西洋战场·上篇》达6800字,参考了《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海军空战》、《二次大战著名统帅》 、《从将军到总统》、《二次大战三巨头》等书。学生们说,看课外书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 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有的学生关注海湾战争,有的喜欢兵器知识,自己制作了不少舰船及其他兵器的模型。 他们的小论文虽然稚嫩,但从选题上可以充分看出,学生们喜欢历史,关心时事,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少年壮志 。更何况写小论文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历史贴近现实
1995年,我们对高一的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征询学生对历史教学的意见。不少学生要求参与教学,希 望历史教学贴近现实。我们以此为契机,对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进行改革。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从组织课堂讨论开始的。我们组织讨论“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在1929-1 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为什么没有像德、日那样成为法西斯专政的国家?”等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 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题目,自己看课本,看课外书,找材料,再到课堂上演讲。例如, 讲到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时,让学生上来讲《犹太人的血泪史》,剖析德国法西斯疯狂迫害犹太人的原因, 控诉法西斯的暴行;讲“蒙巴顿方案”和印巴分治时,学生上来讲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与现状,补充了课本的 不足;还有学生讲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等等。学生讲的题目与课文内容有关,但又超出课 本的范围,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好处。学生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很新颖,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 有的知识。例如,学生讲述“亚非会议中的周恩来”,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过 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机智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他那高大潇洒的形象、迷人的魅力和丰采。又如,学生讲 完了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之后,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原来我也担心曼德拉当总统后会对白人进行报复, 但他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同学的讲述回答了这个问题。曼德拉说:“在监狱中,我对白人的仇恨减少了,但 对制度的仇恨却增加了。”他恨的是令南非人相互敌对的种族隔离制度,他感谢白人对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 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从根本上讲,历史教育人怎么做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能使之深切地感受历 史的教育意义,上述例子即是证明。
让历史贴近现实,联系实际,一些复杂的问题则由老师作专题讲座。例如,1995年前南斯拉夫和波黑问题 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结合教学作了关于前南斯拉夫和波墨问题的专题讲座,解除了大家在这一 问题上的一些疑团,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生动活泼,把课本的知识学活 了,真切地感觉到历史贴近了现实。
让学生参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引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到高一第二学期,每个班都有十 几个同学讲过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老师不是居高临下 地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问老师:“你看的是 什么书?”,老师也会问学生:“你这个看法是从哪里来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在初中加强北京乡土史的教学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我们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对学生进行北京乡土史 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95年的初一年级开始,我们把北京乡土史的内容分解到九 年义务教学教材(人教版)中去,况且有的北京史内容本身就是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原始社会的“北京人 ”、“山顶洞人”、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城等等。但是也有不少内容没能列入教材,如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北京 平谷县上宅遗址、北京城的起源——商周时期燕国都城房山县琉璃河遗址、战国时期燕昭王的改革、妙应寺白 塔、近代北京工矿业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顺义县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等。我们把这些内容分别列入教材相应 的章节中去,这样做不但保证了北京乡土史的教学,还体现了北京史在祖国历史中的地位。
在进行北京乡土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从报纸杂志中收集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参观一处 北京名胜古迹,写简介和观感。有的课,老师让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去参观、考察一处相关的名胜古迹,然后 在课堂上结合课本谈收获和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课本知识和形象的历史文物结合起来,真切地体会到历 史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相信,这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 思想”(新编《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有重要的意义。
四、改革考试方式
以往的考试,大都是闭卷的笔试,一张试卷一份标准答案。由于试题和答案出自课本,死记硬背也就成为 学生应付考试的主要办法。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考试的方法也在改革。1996年12月,初一历史试题着重考查 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根据北魏时期的文物资料,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 课本上讲过北魏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文物资料,并解释、说明,然后得出北 魏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结论。这种考试方法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解释和说明历史的能力。学生觉得这 样的考试灵活,不用死记硬背,能考出真正的水平。
考试改革的又一尝试,是1997年6月的初二历史期末考试。教师根据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的实际情况,出了两份程度不同的试题,A卷的复习范围较窄,试题相对容易;B卷的复习范围较宽,试题相对 较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试卷。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B卷,其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全部选了B卷。我 们认为,考查学生的成绩主要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的一次考试。期末考试各科都要考,学生负担重,不能让学习 有较多困难的学生被分数压得抬不起头来,应该让每个学生在期末都有机会得到成功的体验。
我们对历史教学和考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舆 论的关注。我们认为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不少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比如,让学生参与教学,补充了不少课外 新鲜的知识,但课堂时间不够怎么办?在现有情况下,怎么把素质教育、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应试能力统一起来 ?就我们的体会而言,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在于习惯势力对我们的束缚。上海控江中学提出 :学生能看懂的东西不必讲,每节课都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讨论。听了他们的课觉得不错,很受启发,但自己做 起来却很难,老不放心,不管什么问题,都得讲到。这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要不断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我 们要继续努力,发扬开拓、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使我校的历史教育和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的历史素 养和全身心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尝试】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改革尝试08-17
拼音教学改革的新尝试08-17
浅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08-18
英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学改革的尝试08-08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08-20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08-18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08-17
我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08-17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尝试08-12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