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时间:2023-02-21 19:07:19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新余市第一中学  周海燕

[摘  要]在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为显得重要,本文就针对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介绍了一些相关知识。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意识、信息技术、创造教育环境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创造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形势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应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出新的贡献,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进行常规性操作,取得一定的成果,还应让学生的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及其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教学时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造力。
一、兴趣是培养创造意识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唤起创造意识,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兴趣又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能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

  ——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可设计一个小任务:输入题目为“我的爱好”的小作文,内容可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可掌握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可学会修改文章的技巧。
  再比如,画图软件中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有趣,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讲解内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造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边框和底纹时,只详细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
  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造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造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造的自信心,使其创造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造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造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造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造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造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造、尊重创造人才的氛围。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期间有着许多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每一课堂教学时,可设计高潮来调节课堂气氛,这种高潮设置的时机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三、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1、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每届新生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受到欢迎。上机实习课,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决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学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在授课时,我一般只是把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先讲解以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学习了吗?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时,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总是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有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总结中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欣慰。
四、强化教学民主意识
教育实验证明,民主式教育效果最佳,而权威性教育严格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为不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民生、和谐、奋进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教师的信任对学生尤其重要。这种信任是培养、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而自信心又是发挥学生创造性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学生在发表见解、动手操作时,教师可用语言、眼神等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
在课堂上规矩太多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可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比如:交流作品时,可允许学生在教室内走动以便于观摩、讨论等,对于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可让其担任“小教师”。
3.适时评判
有关研究证明,当被试者在操作过程中被告知结果将被评判时,他们的创造性会明显降低。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实践时,教师不要轻易评判,以免扰乱其思路,应该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感觉下自由思想、操作,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比如:学生用计算机画树时,其画出来的树可以是三有形的、也可以是椭圆的、多边形……只要其创造的理由能使老师和同学觉得有道理就可以。
五、重视实践,培养创造力
1、优化合作学习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贯穿的教学思想是:创造尽可以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用好计算机。由于现有实际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一般要两个学生合用一台计算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计算机时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合理搭配,科学分组。特别是对于一些羞于动手或对计算机操作有一定顾虑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关注。对学生上机的时间要分配清楚,比如:对每个学生操作几分钟,谁先操作,谁后操作,到什么时间应该“换位”等教师要严格要求,以避免出现少数学生“霸占”机器,致使一些学生长期无机会接触机器的问题发生。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加强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辩论、比赛等在竞争中相互启发补充、共同发展提高。这样,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创造兴趣与创造思维。

2、教学中,教师要把学法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创造法潜能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敢于探索,达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的目的。从而主动地认识和把握知识,使思维和探索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六、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意识的保证。
  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机。充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布置任务。布置任务,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的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之前,先用计算机投影仪将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或是一幅画,或是一篇文章。
  ——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准确地看到,从而明确操作方法。
  ——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与此同时,其它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从而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入手,营造良好的创造教育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学生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国电化教育》、《计算机报》、《中小学电教》、《中国电脑教育报》。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相关文章: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08-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08-13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08-1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08-05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08-17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7-24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08-11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08-17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