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时间:2023-02-21 19:06:55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陈冬妮  景德镇市电化教育馆
王芳芳  景德镇市竞成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指出只有通过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明确指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初步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自我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自我评价体系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信息传递和应用的范围,使人们在广阔范围内,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交换信息成为可能,信息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想通过教育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十种能力:
1.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能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认为信息素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即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信息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信息传递、交流、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实现自我。
三、明确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基本信息素养目标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目标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目标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目标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怎样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具备了一定信息知识和素养的学科教师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教学,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能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和扫描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
  ◇ 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
  ◇ 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的能力: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创造、输出新信息。
  ◇ 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能结合网络知识和传统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 网络时代的法律意识、道德能力: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能坚守网络道德,提高法律意识,尊重知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 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多媒体网络知识,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模式。
四、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我国教育部于2000 年公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该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5个培训模块。参考课时为32—52课时。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4个培训模块。参考课时为40—56课时。
2、课程体系构想。根据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素养课程的比较和目前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分析,可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内容划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使培训者能够轻松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基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选修和必修的内容,以是否通过最低水平考试为准,不要求教师过于专注于技术。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向实际的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分析本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案例。
五、逐步完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
1、学位进修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培训的模式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模式。
⑴“核心培训模式”(又称瀑布效应)。
即依靠教师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尝试,并希望以此来影响更多的教师,最终使所有教师都具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这种模式强调“以点带面”,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训。把教师当中,对信息技术热情高且肯钻研的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迅速获得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不断提高,成为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专家型教师,从而起到对其他教师的示范作用。从心理学上讲,骨干教师的先锋和示范作用会使其他教师产生一种压力和危机感,为了平衡这种压力和危机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被调动,会自觉加入到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进程中。
⑵“锯齿型模式”。
这种模式反对“分而治之”的培训方式,即把教育理论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分割开来。它强调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应交替进行,教师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后,应积极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教育思想,不断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一种类似据齿状的模式,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这种模式是一条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力的捷径,应该积极推广。
3、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4、远程教育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 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各教育部门可以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5、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6、创新学习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作为学习者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并立即为新信息与新技能赋予意义,并能够将所学赋予新意义后,立即再将所学传播给他人。这样,学习者立即转为指导者,创新学习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
7、课程整合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通过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它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六、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自我评价体系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自我评价体系 (非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一 级指 标 二   级   指   标 评     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信息意识及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态度
1、能举例说明信息的迅速传递、有效获取和利用在当代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有为改进教学而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积极学习计算机、投影机、常规电教的录音机、投影仪等多种媒体的操作)
3、有为改进工作和教育研究寻求信息的欲望,有利用信息传递与获取为个人教育教学以及更大范围的教育或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4、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获取和加 工、处理信息 5、会使用Word和Wps等办公系统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加工,会编排版面,并能正确进行打印设置。能分门别类地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以方便检索和利用。
6、知道浏览互联网和下载网上图文资料的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
7、掌握网上互动技能,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并经常使用,会发送和接收、保存邮件及附件等。
8、会安装和使用常用计算机软件。
9、熟练运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演示文稿用于教学,会设置超链接、会插入图片和影像,能制作得比较精致。
10、会制作简易网页
11、会用计算机绘制简易图形。会运用计算机制作常规电教投影片、能熟练地创造性地使用常规投影仪。能自己制作录音。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和常规电教媒体有一定的频率。
12、掌握用计算机截取、编辑影像和声音的简单操作,用于工作和学习。
创造性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13、为解决问题而确认自己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几种策略,对信息源有较充分的了解。
14、能多角度解读文本和影像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
15、能较正确的评价信息,能对获取的信息有分析、批判性的思考。
16、能有效地能整合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会设计撰写比较规范的教学课件文字脚本。
信息道德与安全 17、知道应遵守的信息道德,并能付诸实践
18、对信息安全常识有所了解,并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
以上评价体系是针对一般教师编制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与之略有不同。这份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面:一,态度、意识层面;二、信息技术操作掌握层面;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教师可以参照此体系,进行自我评价,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我们应不断探索在中小学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并建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科学与人文知识的整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开放动态的交互扩散,从而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  王占铭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  宫淑红、桑新民  《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3]  薛考宏  《对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再思考》
[4]  谭  虎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5]  陈  琦  《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
[6]  朱学标  《关于终身学习的两点思考》
[7]  于  勇  《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与途径探讨》
[8]  应学俊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相关文章:

信息时代应注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论文(通用5篇)10-10

Big6促进企业人员信息素养能力的策略分析08-17

浅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08-07

以读促写,提高素养08-2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08-23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08-07

提高学生识字量的策略08-17

浅论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08-12

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