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网络意识
学习方法的改变是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的突破口是计算机教育,而网络则是推进计算机教育的基础。” 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达510亿美元,其目的是:使每个8岁的儿童能独立阅读,12岁的学生能借助国际互联网学习,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和每一个儿童;德国宣布要在全国52000所学校中实现“万校联网”;法国要在2000年前把所有的教育系统从幼儿园到高等学府统统装备起来。据有关报道:“硅谷”针对其所有的500所公立学校推行了一个“好学校计划”。逐渐地,优秀的教师得到了表彰,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得到了宣扬,好的构想留存下来得以推广,老师和学生都有所提高。Smart Valley的创始人比尔·杰克逊说:“学校在测试中的整体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但学生在原有程度上提高了多少却可以体现学校的质量。如何能使教学提高质量,学校本身是一方面,竞争的威胁是另一方面,网络把教育体系引入了这样的竞争机制。”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不仅从中接受知识,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技能,达到一定的科技熟练程度。让孩子们意识到自我存在,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而尝试着去学新的东西。这种网络意识的培养正逐渐在社会中开展。今年8月3日至8月6日,30名17岁的中学生在北京西山饭店中,通过五中网校的网络平台完成了12000字的论文6篇,记录了6000多字的营员日记,访问10个国内外教育站点,每人上网时间长达到20个小时,这使得他们充分体验了媒体教育与新生活方式的无穷魅力!在网上他们不仅要学会“访问”还要学会“交流”,如果没有勇气就无法在其中生存下去,这就促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文化环境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随着数字化进程一步步地加快,网络也成为儿童的一种电子交流工具,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取代课堂中的基本教育手段,但教育标准决不应是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老师也不应只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并非塑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