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中段数学新授课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主动性;认识是学习主体一种活动内化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比 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强调教师应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当作被动接 受的信息储存器,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重结果的呈现,轻过程的形成”,形不成特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学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 ,从而影响了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的达成。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将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自我学习能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参与并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能力,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基本条件。本课题通过教学师恰当设疑、启发、点拨、解惑,培养学生自我学 习能力和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新问题。?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在日常教学实践基础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局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的实施?
结合小学中段学生学习心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作了如下尝试。?
(一)在导入新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村料的兴趣。教师可创设诸如生活、游戏情境等,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量长 度”时,在学生初步认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说:“你知道你身上有尺子吗?”“哪儿有尺 子?”学生十分疑惑。教师接下去揭示了谜底:“你的中指有多宽?你的一 5”,6 扌 KG-1.5mm 乍[ ]有多长?你的一 步有多远?你的一庹有多长?”学生在动手量的过程中,知道了身上的尺子在哪里,对1厘米 和1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善于启发诱导,鼓励和引导学生敢问、会问。?
肯尼迪·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使学生敢问。平时多与孩子接触,使之产生亲近感,愿与老师交流。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一个宽松的提问环境,鼓励孩子多发问,哪怕是萌发一点点想问的愿望也不放过。教师要 赏识每个提问的孩子和每一个问题,对于提出离谱问题的学生也不能嘲笑,以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使学生会问。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在比较、对照事实、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发问。如:?计算 125×24?
a:125×24=3000 b:125×24?
=125×(8×3)?
=125×8×3?
(竖式计算) =1000×3?
=3000?
哪种方法简便,他会根据自身经验与主观意念说。?
(二)在学习新知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第一步,自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学会使用各种符号。如发现疑难问题,在书上 相关之处打个问号,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打个着重号;不会做的题目抄到专用本子上,等待在老师点拨下或同桌讨论之后再解决。然后教师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
第二步,讨论。学生自学以后,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有的已自我领悟,题目做得得心应手;有的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一窍不通,茫然不知所措。为了发挥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时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以同桌或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相互启发补充,使问题得到完善解决。?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在中段数学新授课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08-23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08-26
数学中对学生猜测能力的培养08-17
创新数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08-15
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08-24
听力策略能力及培养08-17
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08-17
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