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时间:2023-02-22 02:25:46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潜江市园林三小  彭烈宏

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有这样 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动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做数学”。课标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与时俱进。以下谈谈我们的尝试。
       

        一、游戏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游戏激趣,正能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这样 一个开头:
       “谁愿意和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游戏呢?”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立刻兴奋起来,一个个都特别来劲。“把8朵花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啪!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四声清脆整齐的掌声。“把4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又是两下掌声。“把2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学生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此时,教师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一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同学们正准备拍手,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懵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用手指尖在另一个手掌上轻轻拍了一下,教师笑着问:“拍了一下,表示一个吗?”学生纷纷摇头大喊:“不是!我们拍的是半下,半下,表示半个!”“喔!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这一下子可真被难住了,“心求通而末得,口欲言而不能”,由好奇而引发求知欲。这时的学习则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自主探索,让学生勇于“做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请看“11-5=?”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是怎样计算出11-5=?你能给猫弟弟讲一讲吗?(本课是从“小猫钓鱼”引出的)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来比一比,谁帮猫弟弟想的办法多,谁想的办法猫弟弟学得快?(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摆小棒,有的学生在数手指)
        (两分钟后,学生小声讨论算法,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生1:我想,以前我们学过5+6=11,那么11-5=6。
        生2:我想用摆小棒的方法,从11根里先拿走1根,剩10根再拿走4根,最后剩下6根,所以11-5=6。
        生3:我也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先摆1捆(即10根)和1根棒,先拿走1捆,只要拿5根的,多拿了5根,再放回5根加原来的1根就是6根。
        生4:(有点不好意思)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数出来的,11-5=6 。
        生5:不摆小棒也行,用11根里面的10减5得5。再用1加5得6。
        生6:11分成10和1,要从1根里拿5根不够拿,还要从10根里拿再拿4根出来,就是10-4=6。
        ……
       

        这一片段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体现“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得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做数学”。
       

        三、操作实践,让学生善于“做数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先出示了红领巾、三角板、时钟、折扇,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然后让学生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又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个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
       

         还有,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
        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
        学生在摆弄和剪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我们只有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相关文章: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数学”“用数学”08-07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08-13

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08-05

环 保 从 我 做 起 主 题 队 会08-16

如何培养高中主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08-15

从“学数学”到“做数学”08-16

海水的运动地理教案04-24

惊天动地的大事小学作文03-03

当主播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