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班主任论文>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时间:2023-02-22 02:49:13 班主任论文 我要投稿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学习《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部分的体会
    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这一文 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 估的法定依据。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 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 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 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 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国家重点科研项 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 发现约有32%的人 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则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这就意味 着,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完全合格。所以,在基础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是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再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它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是加强和提高 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学生中由于焦躁、偏执、自卑 、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干部、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 急。我们要使思想政治课“入耳入脑”和“深入人心”,就必须努力做到深入学生的心理品质中去,把心理品 质修养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应纳入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
    心理品质修养,是指改善和发展人的内心世界所展开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 修养教育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运用心理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掌握自 己和他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达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有其特点,但是,不能因此 就把它拒斥于德育课程之外。从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把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纳入思 想政治课课程体系,使它成为思想政治课中的一门课程。这至少有以下四点理由:
    第一,心理品质修养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二者本来就是合一的。以意志品质的教育为例。 它既是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意志教育是具有鲜明的 社会倾向性的教育,在阶级社会中是一种有着阶级倾向性的教育。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事业,是空前伟大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国各族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团结奋斗,这本身就是 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
    第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特殊的矛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相互结合来解决。在思想政 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学生学 习思想政治课,当然要懂得道理,“明理”才能“践行”,所以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可是,在解 决这对矛盾的同时和解决了这对矛盾之后,还面临着另外两对需要特别地加以对待和解决的矛盾:一是需要解 决“信”与“不信”的矛盾。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 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的特点,因 而影响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因素,就比其他学科要复杂得多,再加上学生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就 会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和不信的矛盾。二是需要解决“知”与“行”的矛盾。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 这对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即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因而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过程,其中间环节要多得多,也复杂和困难得多。正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有其特殊性和复杂 性,就特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把心理品质修养的教 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中去,就显得特别地重要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品质修养作为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如,一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 素养的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相反地,自高自大、自 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缺乏优秀的心理品质,是难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素养的人的。显然,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心理品质修养的课程是必要的。
    第四,心理品质修养为德育过程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在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学 生方面的心理障碍,最为常见的是这样或那样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顶牛”现象。这 种状况,既不是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问题,也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问题,而往往是属于心理状态的问 题。毫无疑问,心理上的症结,只能靠通过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来解决,企图通过简单的说教、训斥去解决问 题,是行不通的,是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教育目的的,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新的负面作用。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同心理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二者是不能相等同的。心理品质修养 课是把中外优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融化在心理 品质修养知识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生动、浅显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 并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心理品质修养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 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达到提高品德修养的目的。简单地说,心理品质修养 课的宗旨,应该是教导学生做人和做怎样的人,所以,它是以德育的目标为目标,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 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品质修养课是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顺理成章的。
    三、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内容和框架
    《课程标准》规定,作为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 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 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门课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它从德育的角度入手,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 养为主,集学习心理知识和培养能力于一体,全部内容包括绪言和三个部分(十二课)组成。
    “前言”部分:着重于说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要求和方法,使 学生初步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课和第二课。这是本门课程的导论部分。
    第一课“正确看待自己”,以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切入,使学生懂得个人是在不断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 步地成熟。正确对待社会影响,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心理适 应能力和调控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课“锻炼心理品质”,使学生初步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内涵,知道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的重要意义,了解锻炼良好心理品质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
    第二部分:从第三课到第十一课。这是本门课程的实体部分,对学生具体地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各个方面 的教育。
    第三课“善于调节情绪”,从学生最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针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冲动、易变、肤 浅、强烈、不协调、不成熟,指导学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渲泄自己的情绪,以保持愉快乐观的 心情。
    第四课“磨砺坚强意志”、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第六课“勇于开拓进取”,主要是进行意志品质的 教育,指导学生自觉磨练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勇敢面对挫折的考验,积极地对待挫折,提高对于挫折 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具有积极进取、不畏惧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第七课“增强自尊自信”,引导和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训练学生逐步具备正确的自我意 识,培养自我尊重、相信自己和自强不息的观念和精神。
    第八课“塑造良好性格”,使学生知道良好性格和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了解性格的可塑性, 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发扬自己性格中积极的方面,克服和改造消极的方面。
    第九课“寻求真挚友情”,力求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保持健康心理的意义,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和发展同学间的真挚友谊。
    第十课“陶冶高雅情趣”和第十一课“培养爱国情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内容的展开。使学生懂得 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别,要在生活中培养和发展有益的正当的兴趣爱好;知道情操是高尚的道德情感,热 爱祖国是高尚的情操,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做坚贞的爱国者。
    第三部分:第十二课“增强自律能力”,可以说是本门课程的总结部分。诸多心理品质的修养,都是为了 达到完善自身,而个人心理品质的完善又必须注重个人的自觉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具有自律的能力。
    上述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的构思,体现了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育的实 效性,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突出地表现为两大特点和优点:其一,把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正 确思想方法三者的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现代德育的教学体系,其内涵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四 个部分。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纳入心理品质修养的内容,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对心理品质修养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其出发点和最终目 的,体现了该课程的德育性质和要求;在设计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具体训练和培养上,注意用正确的思 想方法指导。这样,就使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其二,在心 理品质修养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融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教育性为一体。既有认知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 有能力、觉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提高其行为能力。显然,它并不是一般地进行 心理学知识的教学,更不是照搬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不囿于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而是力求贴近学生实际,从 初中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入手,只讲那些最基本的和为教学所必需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非智 力品质为主,把着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具有良好心理品质上。所以,《课程标准》把所有的知识点 ,按照要求分解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突出的是实际的训练和具体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有 关心理训练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日常心理和行为上去,能够学以致用。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相关文章: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08-17

实施心理教育 完善德育内涵08-17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08-07

以成才教育为主线构建大学德育教学体系08-17

建立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08-12

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体系08-07

丰富作文内容 完善评价体系08-17

以“做人”教育为基础加强德育教育08-07

“以做人”教育为基础加强德育教育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