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糖
“黄老师:
您好!
我是陈云的母亲,有件事情想请您帮忙。
昨晚是我答应儿子去买玩具的时间,但下班回家时我的脖子痛得厉害,不能转动,晚上必须去推拿一下。到家时,我跟儿子商量:玩具能不能明天晚上去买,今天妈妈脖子痛要去推拿,没时间去买玩具。本以为他会体谅我,但他没有,还差点哭了。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虽然最后我采取的是家长式的垄断方法,没有陪他去买玩具,并把自己伤心、寒心的感觉告诉了他,但看得出他并不十分情愿。
我们不是象绝大多数家长那样盼子成龙的家长,我们并不十分在意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脑海里,总觉得学生应该是善良、正直、纯洁的。可能是我们平时包揽所有事物的教育习惯导致了他的这一缺点,但我想他还小,还可以教育,是吗?
所以,我想请黄老师您能不能在班会课时让他们讨论一下,面临母亲生病去医院和陪孩子买玩具有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谢谢!
叶丽
2004年12月2日晨”
读完这封信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活跃在我眼前的,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陈云(文中已化名)竟是这封信中的主人公,如果不是这封信,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我的得意门生竟然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是甜美的声音,有谁看到老师不问好?有谁课间大声嚷嚷?有谁见到纸屑毫无反应?我们的学生礼仪规范,卫生讲究,而且多才多艺。
为什么一旦离开校园,我们可爱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判若两人呢?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突然想到值周那些天,校门口,家长帮孩子整理好,目送时还得亲切地和孩子说声“再见”,可怜的是自己的孩子头也不回径直朝学校走去,见到我,习惯性地一个行礼,一声“老师早”,可是他的脸却毫无表情,我知道他这机械般的问好原来是为了不被扣下一分(学校正在举行“文明达标”竞赛)。和他的家长照面时,看得出,他是何等尴尬。
我们的孩子怎么啦?症结在哪里?诚然,这有家长方法不当的因素,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呢?思想品德课上,我们谈如何尊敬父母。中队活动中,我们丰富多采的节目为了突出一个主题:热爱父母。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为什么在事实面前却是昙花一现?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流于形式,没有使它内化为学生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呢?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困惑于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也没有找到什么捷径。
一次思想品德课,因为没有教本,上课铃已响,心中却是毫无头绪。愁措中拿起前排一位男生的书本,随意翻了几页,“美文欣赏------苦糖”几个字吸引了眼敛,再看画面,心中不禁有了主意。
我用低沉压抑的声音读着短文,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把情感基调处理得那么恰到好处,也许是短文触及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教室里静得出奇,当我终于读完时,孩子们还是静静地沉浸在苦涩的文字中,久久没有抬头。
片刻的沉默之后,我请孩子们自己用心地读读这个故事,然后请他们谈谈故事中触及心灵的地方。课在沉重的氛围下进行着。
围绕着课题一个“苦”字,孩子们敏锐的洞察,深刻的理解使我不禁暗暗叫绝,糖是甜的,心是苦的,苦难的生活中凝聚着的母爱却是无与伦比的。
不知不觉之中我和孩子们都走进了爱的世界里,我毫无忌讳地向孩子们讲述着我的童年,童年时家里经济的拮据,童年时母亲怎样含辛茹苦地支撑一个家,童年时为了一件体面的新衣父亲如何带病打工。孩子们也讲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的病痛而心急如焚,因为自己的不懂事而忧心忡忡,因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不已。
课上没有说教的痕迹,看得出孩子们的每字每句发自肺腑。
“回家你愿意做些什么?”也许是被孩子们纯洁的心朴实的话感动了,灵感一次又一次神临。
答案五花八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逢年过节时给父母寄张自制的贺卡,父母下班回家时让他们欣赏一下整洁的环境,父母疲劳时为他们敲敲背,唱唱歌,甚至有孩子说为父母洗洗脚,梳梳头。等等,奇怪的是,每一个答案都没有遭来哄堂大笑。尤其是有孩子说到父母生病时会挺身而出,变成贴身保姆来照顾他们时,我发现信里提到的主人公陈云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似乎若有所悟。
我不禁一阵窃喜,一直徘徊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中,不经意间领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我忽然发觉,教育只有无痕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苦糖”,是一次启迪,我想,只要多一些这样的课堂,美德之花终会开放在孩子的心田,孩子的世界,教育也不至于成为虚无缥缈的幻景。校园内不是有这样一句温馨语吗,“把心放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
附:《苦糖》
几年前,我与同乡麦天枢先生在天安门广场溜达,共同怀念故乡,他说了件自己少年时的事,让我至今不忘。
父亲病了,亲戚拿二斤白糖来探望。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辍学在家的天枢,便从此有了寄托。
一日,家里大人不在,天枢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血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狂喜之后,他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爬了上去。当他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之时,他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他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这下他抓了满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候,他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一个多月后,他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端午了,罐子从屋梁上下来了,他等着挨顿饱打。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哭着,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母亲的哭声震得他无处藏身。他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后来他成了牧羊人,当了兵,上了大学,成了记者,又是个深邃的学者。你要正碰上他回故乡,问他,你包里提的啥?他一定会腼腆地笑笑,啊,没啥,是些白糖。
而他自己,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
【苦 糖】相关文章:
苦 糖08-17
苦 糖08-17
糖08-24
吃得苦中苦作文07-21
棉花糖08-15
单 糖08-17
罚糖08-22
跳跳糖08-17
苦与乐08-15
苦柚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