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

时间:2022-08-09 06:52:07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不同的教育方式,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新型教育方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问题,仍然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模型,从评价的对象、方式、要素和过程等几个方面对网络教学的评价进行了阐述。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了教育评价的三方面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自控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一、评价对象
  基于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如下网络教学评价的模型。它包括学生、教师、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五大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附图
  图1 网络教学的评估范围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且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
    二、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和发生的时间,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为了便于提供适于学习者特征的学习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
  网络教学的诊断性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针对学习者进行。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在教学程序发布之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教学程序的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哪些优点,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对教学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系统的改进。教学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使教学系统的性能提高,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教学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总结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等。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其涉及到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
    三、评价要素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服务系统。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几项:
  ——交互程度。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答疑情况。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资源利用情况。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考试。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师生交互程度。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馈、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练习与反馈。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且激励学习者。
  ——技术性。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交互。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备份。
  ——教学系统。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对学生。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
    四、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评价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2 网络教学评价过程流程图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②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针对既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考分、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再结合指标体系,确定选用何种信息处理方法。
  ③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质量诊断表。由于网络平台提供了题库、评价项目库、问卷库与指标体系库,因此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试题库或问卷库中选择已有的问卷,或者手动或自动生成试卷、问卷或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评价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已有的试题或评价项目,或增添新的试题和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库是在专家的参与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2.实施阶段
  ①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如果是测试,则在服务系统发出测试时间、规则等信息;如果是发放评价量表,则提示回收时间,同时把评价量表发放到个人电子信箱中。
  ②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统计发放数量和回收数量,去除无效量表,以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3.处理阶段
  ①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评价量表的得分。
  ②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主要是评价人员依据权重对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判断。
  ③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统计之后,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系统的补救措施,课程决策;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补救措施等。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决策。
  4.反馈阶段
  ①反馈前评价。即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对评价工作给以评价,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
  ②反馈。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方式有:公告、Email。每一个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生在公告栏中给以表扬,对仍然需要改进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改进方案,并以信件的形式反馈。
  对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反馈,指出改进措施,报告给教师或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站点技术支持人员。
  ③再评价。教学评价的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开始之前,前次评价的结果采用如何,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要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再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Badrul H·Khan & Rene Vega,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Evaluating a Web-based Instruction Course:A Survey,Web-based Instruction,1997.
  [2] Jac-Woong Kim & Soon-Jeong Hong,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For KNOU,Internet.
  [3] Quality on the Line: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Prepared by: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http://www.ihep.com/quality.pdf,April 2000.
  [4] G.F.Barbato,T.Bruening and A.Turgeon,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Model,Internet.
  [5] The Center for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Gredentials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Guiding Principles for Distance Learning in a Learning Society,http://www.acenet.edu/
  [6] 王孝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 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0(10).
  [8] Lynette Gillis,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http://www.astd.org.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相关文章:

基于混合推理的高血压药物推荐模型研究08-18

远程教学的应用08-13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08-21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论文08-1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学心理德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08-26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08-17

做模型作文03-21

做模型作文05-15

基于CSSCI的200108-18

基于大学生创业成熟度评价的创业教育路径研究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