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财政与货币政策新变化:从积极走向双稳健

财政与货币政策新变化:从积极走向双稳健

时间:2023-02-24 20:18:01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5财政与货币政策新变化:从积极走向双稳健


 
 
  如果有人问调节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那么,许多学者和专家会不约而同地用双手拿出两件法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04年12月上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双稳健”政策的提出意义非凡:一是始自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终于在七年后退出,赤字财政将向收支平衡的财政过渡。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互相配合,而后达到总量调控的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把握好双稳健政策,从而更好地把握资本市场的重要机遇,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积极”谢幕去 “稳健”登场来


  发端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为对付亚洲金融危机下的国内投资和需求不足而推出的一项被当时的决策者称为“特定时期”的一项“非常措施”。这项政策实施六、七年来,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建设了一批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了投资,增加了就业,满足了需求,显示了成果。对此,业界专家指出,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最终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衷。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的积极财政政策,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格局。


  然而,从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43%的增幅,更是“高得吓人”。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过热迹象。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必然对已经过热的投资形成“火上浇油”之势。


  专家指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甚至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再加上目前投资规模很大,社会资金较多,也有条件调整财政政策的取向。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并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明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一次科学抉择。


  对于明年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金人庆表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要着力把握好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具体来说就是: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同时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一揽子“组合拳” 大方向“市场化”


  与中国的财政政策被冠以同一个形容词(稳健)的亦正是货币政策。纵观2004年的宏观调控,与相对沉默的财政政策相比,唱主角的无疑是央行出台的一揽子货币政策。今年中国货币政策可谓好戏连台,从年初央行使出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再贷款浮息制调控组合拳,到半个月之后打出的准备金率调整牌,然后再到下半年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基准利率调整,无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3月份公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其资本充足率挂钩,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此项制度的意义更多地在于促进银行业的竞争,而由于实施范围有限,对市场资金的紧缩作用不大,未对股市和债市的资金面造成重大影响。


  央行打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和再贷款浮息制组合拳仅半个月的时间,又再次重拳出击,宣布在4月25日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此次准备金率的调整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紧缩信号。


  10月28日,在市场几乎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5%,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此次加息的力度不大,但是中国政府9年来的首次加息可能意味着中国将由此进入加息周期。那么此次加息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轮利率调整还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业界对此的评价为央行正式激活利率市场化改革。


  可以预见,2005年货币政策仍然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角,尤其是在总量调控和反通胀方面货币政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业界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


  明年货币政策总体将偏紧。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性。而在物价方面,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得到明显缓解。业界普遍都认为,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将是总体偏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预计,明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会采取贷款14%的偏紧的目标。


  利率工具会更频繁地被使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新的利率政策的变化,包括提升基准利率和减低基准利率,会比较频繁,2005年的货币政策会更多使用利率工具。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通胀预期的增长还在。而作为以通胀为目标的利率工具,是货币政策进行通胀预期管理的最佳手段。经济的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已经是明年的重要任务,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对经济周期的调控和管理使用市场化的工具也会越来越有效。


  其次,银行深层次的改革,需要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工具,对银行的业务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率的市场化实际与金融体系的改革能否成功,能否建设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休戚相关。利率不断调整,不断发出指导性信号,对银行形成价格机制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短期策略还是长期战略的考虑,利率工具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货币政策的职能,是“稳健”货币政策演进的方向。左小蕾这样表示。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有所突破。明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亦是市场关注的一个重点。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加快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将为外汇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明年很可能会在以下方面作出适当改变。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对外资经纪公司开放外汇、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继批准中行、建行、工行和农行等商业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外,尽快考虑批准有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进一步方便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买卖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和清算便利。


  汇率专家指出,在汇率政策方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逐渐放宽汇率波动区间实现人民币渐进升值是汇率政策的长期方向,人民币汇率不会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先期汇率制度的重点是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之后再适时适度放宽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但要注意人民币升值和升息之间的协调。


  展望2005年,随着双稳健政策的实施,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经济总体形势将可能是近几年来最适度、最健康、最明朗的。在这一宏观基本面下,如果能够把握好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从而把握好资本市场宏观走向及由此带来的投资机遇,意义重大。


  “稳健不等于无所作为。”相信2005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仍将是大戏不断,精彩纷呈
 

【财政与货币政策新变化:从积极走向双稳健】相关文章:

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08-15

论增强稳健意识灵活操作财政货币政策08-16

货币政策宜从稳健转为积极稳健并注重其结构性作用08-07

2000年财政货币政策取向08-07

2000年财政货币政策取向08-07

顺时应势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08-13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08-07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加快财税立法08-07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