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实双基
浅谈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
城南初级中学 / 张峰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一句话道出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学校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让学校许多传统的科目及其教育方式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其本身一直以来便未能摆脱在封闭教育模式下对理论的说教,现在,面对变化多样,信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就更不易激起青少年学习的兴趣了。当然,教育工作不能没有德育,在信息时代更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那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应该是一种开放,多样的教育目前,我们的学校德育,仍然摆脱不了说教、灌输。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强调的是要把正确的,被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教”给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对道德楷模,英雄人物是不能有任何质疑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要被动的接受这些规范,并遵照执行。在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少,对于这些规范和英雄楷模只能全盘接受。然而,具有强大互联功能的Internet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这一切。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他们不再甘于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理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与看法。在私底下,他们用自己的双眼看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相互交流,对家长,老师他们却使用自认为能迎合其思想以少让自己不愉快的另一种语言。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慨叹“学生难教,难以沟通”或埋怨“现在的学生都不单纯”。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做到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道德规范,去亲身体验传统道德规范的魅力,从而认同并接受。事实上,对于许多的社会伦理道德热点问题,网络论坛中虽不乏另类的声音,但主流的观念仍是合乎我们现存的道德规范的,毕竟,我们社会的伦理价值观还没有崩溃。我们可以让学生去看,去交流,甚至于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生活中,教师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发现青少年正确的道德的行为,并尽可能立即予以赞扬,让他们从中体会一种被肯定,被认同的喜悦。打个比方说,一名教师,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青少年主动的为老年人让座。对此该教师是对这个青少年的行为立即给予公开的肯定或认同好呢?还是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表示好?这两种行为对这位青少年的影响恐怕不会有人分辨不出吧。当然前提是这位教师不能有“这个少年我不认识,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的这种观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自主体验,并引导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二、 德育方式的转变,首先应是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决定了其自身的教育实践。没有教师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学校德育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不能死守“师道尊严”,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地位而否定学生从其它渠道获取的信息的可信性。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教师,书本不再是学生唯一可信的信息来源了。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质疑,我们首先要学会接受,承认。而不能一概否定,一味逃避。否则只会让学生丧失对教师和书本的信任。其次,教师应学会如何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渠道获取有用可信的信息,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让自己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迷失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教师是形成并承认我们社会主流价值与道德规范的成年人,有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与价值。在信息时代,学生就是要学会这种辨别的方式与技巧。只有教师能从思想上解决了在网络环境中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 利用网络,构筑学校德育工作的“网上平台” 面对网络时代的来临,许多学校先行一步,组建了自己的网站,并将本校德育工作的经验、成果上传。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在自己在德育实践中的遇到的难题与疑问时,及时的向名校、名师求教。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共享和在线互动的优势与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交流平时工作的心得体会,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已搭建一个德育工作的“网上平台”。在平时的工作中,从中获取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最新的教改信息及教学方法,甚至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同其它的学生交流,讨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道德观。网络的兴起,以其虚拟性和巨大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能及时适应,并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辨别网上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网络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和其它传统的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绝不能以为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看不到现实的道德规范的身影,就可以在现实的生活里全盘否定道德规范的存在意义,为所欲为,放纵自己。只有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有成功的明天,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担当起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培养合格人材的重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实双基】相关文章: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208-16
课改应[探究]与[双基]并重08-17
课程专家解读新课程“双基”内涵08-17
从小处着眼培养创新作文能力08-17
从消极类网络话言着手对“善”的分析08-17
2005:中国着手构建和谐社会08-15
重在落实、贵在持久08-17
关于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08-15
深入 具体 碰硬就能落实08-16
“减负”的关键在于落实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