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整个经济常识的主线就是通过发挥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据这一主线我们应重点把握经济学的以下知识: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重点把握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特别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重视使用价值才能顺利实现价值。对物美价廉的理解也是有可能考试的知识点,要注意把握物美价廉要求的提出与实现的条件,前者是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提出的,商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与竞争的存在使其成为可能。
从市场角度看,商品的这一基本属性要求商家要重视使用价值,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顺利实现价值,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要求国家健全法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知识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密切相关。
时事相关:我国实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召回制度;国家重视产品安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树立品牌意识,创造中国制造的名牌产品。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同时又注意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断降低商品中的劳动消耗,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够使商品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增加,效益提高。
考试时如果说的是某企业,常指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如果指某种商品或某个行业,常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知识联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价值规律的激励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与途径、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密切相关。
(二)货币
1.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其本质的体现。在充当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包括纸币、电子货币);用于贮藏时必须是足值货币即金银,而不能是纸币;支付手段是流通手段延生出来的一个职能,最大的特点是延时支付,需要现实的货币;世界货币职能一般只有金银才能充当,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可以具有某种世界货币职能。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违背这一规律,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要注意把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市场的要求看,适量的货币是保证商品顺利流通的重要条件;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既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从而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知识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央银行的职能。外汇汇率的变化引起的货币升值和贬值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意义上的升值与贬值的区别与联系。
(三)价值规律
1.要注意把握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特别要注意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把握引起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和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
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通常用来考查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应如何发展,或某个经济现象中体现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来实现的。这一作用,从市场角度看,要求企业(包括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企业常把价格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来影响商品的需求或市场占有额;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可以通过制定商品的价格来调节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注意: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价值的变化。
(2)激励和分化作用实质是通过竞争机制,使得企业产生压力,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所占有的资源;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使得资源向能够高效利用资源的企业流动。
注意:考查时应注意语言转化,不要照搬教材,特别要强调如何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如企业、农业生产应依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意识。
知识联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时事相关:我国通过实行阶梯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必须理解我国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同时要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 济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原因和意义。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该考点常通过图表来考查,要注意其内容常一方面要体现公有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力增强,另一方面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的作用。最后往往落脚于体现或实践证明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则会考查如何巩固公有制或促进非公有制的发展。
知识联系: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公司制。
时事相关: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实质就是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允许非公有制进入法律不禁止的投资领域,给予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待遇,既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也与市场经济一般特征有关;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国对工行、建行实施股份制改造。
关键词句: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能够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增强控制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把握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特别要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把握住不同分配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从市场的作用看,确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看,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知识联系: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差距的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作用。
(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作用实际就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以竞争为核心,平等是竞争的前提,竞争是平等的表现,竞争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促进竞争,竞争要求法律保障,法律维护和体现了竞争的开放平等。
知识联系: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手段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市场的开放性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时事相关:地方保护主义违背开放性原则,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不禁止进入的领域。
(四)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生应注意把握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必要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三个手段的特点与内容(重视教材中的例子),并且能够根据试题材料,具体判断出国家采用了或应采用哪种调控手段。
注意:自发性表现为,追求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千万不可认为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知识联系:经济手段与财政、货币政策。
时事相关:坚持科学发展观;国家查处制售假冒农资种子的行为;整顿网吧经营秩序;国家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国家对过热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进行控制、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是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支持的力度。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坚持我国经济制度的必要性。需要大家把握和理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意义、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及二者的关系。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都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千万不认为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效率的实现更多的靠市场,公平的实现更多的靠国家宏观调控。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我国才有宏观调控,由于坚持公有制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致、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坚持党的领导,我国能够更好进行宏观调控。
知识联系:调节收入差距与个人所得税及税收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
三、四大经济活动
(一)生产
1.企业
(1)把握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经营目的是盈利、企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公司的类型和特点等知识点。公司的概念重点把握"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重点把握"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不能面向社会发行股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就是要建立公司制。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现状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
(3)经济效益是高考的重点。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值,单纯的利润或产出的增加不一定能说明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全面考虑产出和成本消耗。注意把握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正确方法和途径。企业的兼并、破产、联合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4)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当竞争的特点及意义,不正当竞争的特点及危害。
知识联系:企业成立的条件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和税收;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与企业的正当竞争、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提高经济效益、开展正当竞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时事相关: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成立的条件,法人治理结构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出的依据和意义;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与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征的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2.三大产业
本节内容是高考重点,特别是"三农"问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考试的可能性非常大。
(1)农业,常考为何要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怎样发展农业。
要注意把握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脆弱、滞后、薄弱)、搞好农业的意义(两个关系到)、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两高一优、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结构调整)。
从发挥市场的作用看,要求农业发展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和农产品品质;从发挥宏 观调控的作用看,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实现增收的途径有两个,农业和非农产业。实现从农业增收的关键是走"两高一优"之路;实现从非农产业增收,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知识联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时事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取消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直接对粮食生产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共的培训;近段时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
(2)工业和建筑业
重点把握工业的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与新型工业化。要注意区别工业主导作用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讲的,后者是从所有制结构讲的。一定要结合我国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个结合,五个特点:高、好、低、少、优)、必要性、实现途径。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耗物耗,降低成本,利用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的长远利益。
知识联系:新型工业化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
时事相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水电煤"三荒"、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考查方式通过表格比较我国的能源、水等消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相比的差距,解决方式: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重点理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考试常用图表(或数字)表示我国的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成绩,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来反映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农业的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就越发达。但千万记住,农业比重(而非绝对值)的减少,并没有改变其基础地位,只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4)银行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是主要金融机构。
①要求大家重点把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特别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职能),银行的作用,同时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利润来源。
知识联系:央行的职能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前者主要涉及财政的收与支,由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后者涉及货币的贷与存,由中央银行制定执行。
时事相关:中央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②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形式主要有: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重点把握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传统的储蓄依然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投资方式。
3.劳动者
(1)把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把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平等就业与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安全保护权;享受社会保险与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联系培养高技术工人,人才强国战略)。
(2)把握劳动合同制度订立的原则(核心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分别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注意不能认为劳动合同制度仅仅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它还保护用工单位的权利,要树立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意识。
(3)社会保障制度要把握其概念与内容,并要能够判断出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把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
知识联系:市场的自发性与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建立两个制度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劳动者的权利与国家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解决拖欠工资。
知识总结:关于解决就业与在就业。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获得收入的来源;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方法:根本上是要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增加就业岗位;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搞好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搞好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分配
1.国民收入
(1)要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的三个概念的区别。
(2)重点把握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各个部分的用途,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属于公共消费。要注意区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同。
2.财政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产品分配,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要把握财政预算制定过程。要结合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的状况的三种形式进行正确的认识。
(2)财政的作用是我们考试的重点,考试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理解。
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前者是根本性的,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要努力发展经济;对于后者要把握好财政收入的"度"。
时事相关:国家对受非典、禽流感影响行业提供财政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进行直补;对西部地区、东北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等。
2.税收
(1)把握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的作用(特别是调解经济的作用)。农村之所以费改税,是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偷逃税款被处罚适应为税收具有强制性。农村取消特产税有利于结构调整,取消农业税能稳定农业生产。
(2)要把握成为纳税人的条件,自觉树立纳税意识的原因(税收的性质与作用、公民的地位)
时事相关:理解我国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总额的增加,增加了税源)、加强了税收征管,减少了偷逃税收、公民纳税意识的提高。
(三)交换
1.商品服务市场,要注意消费品市场中购买者容易受广告的影响这一特点,要正确的对待广告:商家要通过广告宣传商品,引导消费,促进销售,但更要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了解消费知识,但要坚持勤俭节约,适度消费,避免盲目性。
2.市场交易原则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理解,要会用其来评价一些市场行为,特别注意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与意义。
知识联系: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加强诚信教育,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
3.世界市场,这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延伸,是国与国间的商品交换。
(1)了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重点把握外汇和外汇汇率。一定要把握住外汇汇率的表达方式,这是我们理解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基础。在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是采用直接标价法。即100单位外的外国货币与多少人民币等值,也称作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当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人民币时,表明外汇汇率上涨即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考试时要注意如果是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则恰恰相反。
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使该国的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反之,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使本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该国贸易收支的恶化。
外汇储备增加通常表示一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超过一定的数量,表明该国没能充分利用外汇,增强本国自力更生能力。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主要通过不等价交换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
(3)把握我国必须面向世界发展经济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因。
(4)把握进出口的关系、关税的作用,重点把握对外贸易的作用。
(5)理解把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
时事相关: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实质就是要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并把握自力更生搞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四)消费
1.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要把握家庭消费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影响消费。提高家庭消费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要注意衡量生活水平高低,可以看生存、发展、享受三种生活资料的消费,其中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越多生活水平越高。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水平),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前者要求努力发展生产,正确的引导消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求消费不能脱离生产的实际。后者要求企业要依据市场需求生产,为满足消费需求而扩大生产;通过促进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带动生产的发展。
知识联系:联系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解作用。
时事相关:分析我国互联网、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我国钢铁等行业最近急速扩张的原因。
(2)正确的消费观,包括适度、协调、科学健康,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注意理解鼓励消费,不是鼓励超前消费和浪费,而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允许的消费。这不但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时事相关:结合防"非典与互联网信息、短信中存在大量不健康内容的来谈要科学健康消费。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把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不但对消费者有利,也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2)结合教材例子,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保障知情权是行使自主选择权的前提,安全权与商品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求偿权是建立在其他权利被侵犯的基础之上的。
维护消费者权利,要求商家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遵守法律和道德。也要求国家建立健全保护消费者权利的规章制度,并依法履行其职能。作为消费者必须树立权利意识,要依法维权。
时事相关:转基因食物标示,我国建立产品市场准入、3C认证制度、缺陷产品照会制度等。
附:知识归纳
权利:劳动者的权利、消费者的权利;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原则:市场交易原则、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作用、工业的作用、财政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对外贸易的作用、科技的作用。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市场作用和宏观调控的结合;必由之路: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相关文章:
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08-07
试论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依据08-05
抢抓机遇 加快加展08-15
对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构思08-05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08-07
经济法与宏观调控论文模板08-22
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08-05
围绕经济建设 抓好党员管理08-12
市场管理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