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经济常识》热点链接

《经济常识》热点链接

时间:2023-02-24 20:14:36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常识》热点链接

《经济常识》热点链接

 

我们准备《经济常识》的热点离不开两个文件的指导,一个是江泽民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另一个是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如果说党的十四大以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改革,则重在“创新”。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部署意在“定型”,也就是使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化、法治化、稳定化。下面就两个文件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做一下对照。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个精神在教材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那么,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此又有何发展呢?

1.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民企进入和重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起到支持作用。

2.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出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新提法。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与以往相比,这是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是股份制是一种实现形式,在人教版教材第40页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变化意味着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创造了更多的民营企业和外商都可以购买国有股份的机会。全会突破了把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定位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传统观点,提出要通过发展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理论上的突破必然带来中国混合经济的大发展,使公有制实现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从而增强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3.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态度,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并且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起促进作用。

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以前,非公有经济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平等的,不仅体现在行业的准入上,还体现在实际经营中,无论是土地征用等方面都没有能够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束缚所在。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将成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相应地,国有股转让给民营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新高潮。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将出现民企在购买和重组上市公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看,这是一条共同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看,推进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主要突破: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制度,保护耕地,保障农民权益。公告中说,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这些提法,都是10年前没有的。尤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提法,“最严格”三字表明了国家从根本上保护农民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决心。

第二、公报指出,要“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现行粮食购销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不分、储备和经营不分;我国粮食统一市场没有形成;国家贮备粮功能定位不明确;粮食部门冗员负担重,亏损挂账数额巨大,难以消化。

第三、公报指出,“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种提法也是全新的。我国税制不科学——农业税是按土地的常年总产量计征的,而不是按扣除生产消耗后的实际所得。这样,没把农产品当作商品,就出现了“农民种地亏损还要照章纳税”的事情。另外,按土地常年总产量征收8.4%的农业税,税率偏高,农产品增值税税负19%,工业品增值税一般税率17%,农产品增值税率比工业品高,世界少有。

问题还有——税负不公,城乡不平等,农民作为纳税人没有取得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纳税地位,城乡税制不统一。城镇个体户的增值税有月销售额600至2000元的起征点,工薪阶层所得税也有月收入为800元的免征额,而农业税没有起征点和免税额,按全额计征,这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如果按照城市居民纳税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的规定,绝大多数农民无须纳税。

第四、公报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要“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而以前提得最多的是“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平等”二字意味着,很多就业歧视政策有待消除。

上述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央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我们要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认识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讲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另外,全会还提出了“五统筹”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统筹”的改革要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新的改革思维,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廓清了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思路。也就成为我们备考的重要内容。

2004年上海高考政治第34题考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原题如下: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当前,我国还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就业和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尚不协调。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通过国家财政的合理支出,满足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

⑤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强收入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注:如果考生回答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20分。”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管总的,因此,考题的设制也就带有很强的综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知识点都和科学发展观有关系,关键是看问题怎么问。

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北京市工商局于2003年10月1日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据此,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处罚的企业;因严重违法行为未通过专项或者周期性检验以及经检验被定为未合格的企业;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罚款、没收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既警示信息系统。至2004年1月2日已有七万自然人及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他们将为自己的欺诈、哄瞒等失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1993年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年间,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如果说“建立”的路径选择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完善”,则必然定义在“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的基础之上。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而是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只有一个完备有序的,保障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体制,才能保证社会财富不被少数强势集团和优势地区所垄断,才能保证人人都能通过自己勤奋和智慧的劳动达到富裕。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趋向的关键。这就需要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在积极提升城镇居民收入的同时,研究如何提高消费者在未来生活的安全感,以提高居民即期消费水平。在第二个专题里讲到,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生活风险更多地还是要由每个家庭自己承担。再加上中国传统理财观念的作用,我国居民仍然倾向于利用储蓄来防范风险。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解除后顾之忧。

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和今后的长时期内,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教材说,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难以顺利实现。可见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经济常识》热点链接】相关文章:

《经济常识》知识网络08-13

《高一经济常识》08-13

链接出神奇08-16

人才与产业“无缝链接”08-17

让校本培训与有效链接08-17

热点分析08-13

热点的作文04-27

以科学发展观总体把握经济常识08-13

英语链接动词结构的浅说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