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心理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培养的影响
浅谈心理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培养的影响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武颖杰
主题词:青少年(中学生) 品德培养 心理品质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工作实践,从分析中学生错误言行的起因,心理品质教育的持久深远影响、独特效果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方法。
青少年时期指的一个人的少年期(十一二岁--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分别相当于目前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这个阶段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历史重任。传统的德育教育比较空乏,大道理讲的多,而落实到学生心灵深处的少;灌输式多,而成为自觉素养的少。笔者认为,如能从心理品质教育入手来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因为:
一是中学生的错误言行大多起因于心理因素。朝气蓬勃,乐观开朗,健康向上,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旋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青少年自身发展中的矛盾冲突等因素的作用,中学生容易产生偏激、任性、暴躁、嫉妒、自卑、脆弱、孤僻、狭隘、冷漠、懒惰、对立等不健康心理,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容易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不利于智力发展,而且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品德。如因嫉妒而导致诬陷、排斥比自己强的人,因任性而造成与家人对立,因暴躁而打人骂人,损毁物品,因孤僻而对集体漠不关心,因懒惰而不思进取。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00年初,浙江省某市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承受不了学习名次落后和家长的压力而丧心病狂,竟对含辛茹苦的母亲下了毒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刘海洋硫酸泼黑熊事件,其本人生活在单亲家庭,所作所为有较深刻的成长心理烙印。
二是心理教育的成果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主观世界。当各种心理品质达到良好状态时,人们就能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即达到自律的程度。因此,从心理品质教育入手的品德教育更能成为中学生的自觉行为,不仅影响其一时,而且对其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品德优秀的学生,就要首先增进其心理健康,使其能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塑造良好性格,增强自尊自信,珍视同学友谊。健康新概念不仅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健全的心理适应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可以主动调节个人的行为,并能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因此,心理教育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
三是心理素质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效果。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虽然是一种刻意的行为,但表面看来却是不经意的。它容易在不自觉中被学生自觉地接受。比如,一个懒惰不思进取的学生,我们在排除他的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在情绪上促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再培养其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对其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下,他可能已经克服了懒惰的毛病。这就要求我们把懒惰首先当成心理问题来看。对于暴躁爱打架的青少年学生,如能经常引导其寻找快乐,用音乐色彩等安抚其急躁的情绪,教会其用幽默调节情绪,使其寻找恰当正常的方式合理宣泄情绪。在有意无意间,这个学生就会克服暴躁爱打架的缺点。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方法很重要。
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的方法可用心理问卷调查,观察谈心等方法。可以将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心理试题来考察学生。如“当你和学生闹矛盾时你怎么办?”“当老师批评了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别人比你强时?你怎么办?”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谈话法和交流法也很有效,通过教师用心观察,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搞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二要创造形式多样的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班主任要切实起到桥梁作用,和任课老师要经常在一起研究学生心理状况,商讨教育方法,以免使学生在各科老师那里在接受教育方面形成冲突,以致前功尽弃。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
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学校应与家庭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家访,家长联系册等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有针对性交换看法,制定目标,分工教育。学校还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缺陷家庭的孩子更要注意。
四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室可以定期进行一些心理常识的介绍、讲座,讲清心理疾病使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生活节奏越快,学习压力越大,越可能导致自控能力弱的人,产生心理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不可治愈的,而是可以增强心理承受力而加以克服的。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的成长。
五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大力推行愉快教育。有人说,用情感衡量人的心理就象用体温计衡量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准确是有道理的。需要的满足,是产生喜悦的源泉,而喜悦又是产生“心理享受”的重要来源。“笑是嘴边一朵花”“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痛苦。”积极的情绪往往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有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常常与人的某种需要的不满足或无法满足相联系,总会伴随有一种明显的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从而有可能使活动不能获得满意结果,甚至带来严重的恶劣后果。
六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优美整洁的外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都有良好影响。因此学校要注意文化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还要广泛利用各种途径,如板报,宣传栏,挂图等介绍心理知识,典型人物事迹。比如,在教室、校园里悬挂著名科学家画像以及简介,有激励意义的标语,就是一种有效手段。还有师生联谊会,同学生日聚会等也是好的方法。
七要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排除不健康心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言语暗示”(就是用言语暗暗鼓励,提醒自己),“合理化”(也叫酸葡萄心理),心理换位(即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延缓与渐进(即适当延迟时间,以缓解不良情绪,或小步前进,以逐渐消除不健康心理),升华(把不良情绪或动机引到比较崇高的方向)等方法。还要在学生中经常召开心理问题座谈会,教给学生互相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现实教育问题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育者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多研究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心理教育入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浅谈心理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培养的影响】相关文章:
浅谈歌唱心理的培养08-18
浅谈心理素质的培养08-05
浅谈当前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08-15
浅谈舞台灯光对观众心理的影响08-18
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08-16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05-31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04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07-23
浅谈少先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