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技校|职校教改论文|让教学走出课堂 让技能贴近社会
让教学走出课堂 让技能贴近社会
——职业中专机械类专业教改初探
近几年来,全国中小企业,包括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加快了改组、改制步伐,同时,大批民营、私营企业遍地开花,并茁壮成长,到如今,不少企业已初具规模和实力,一批“三高”企业显露,成为同行业领头羊。“三高”即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高,设备技术加工水平高,如拥有基本的数控车、铣床、线切割机床、乃至加工中心,生产一线操作工技能水平较高,相应地,围绕培养技能性人才,出现学校、企业、个人的培训中心相互竞争的局面。新形势也对我校包括机械类专业的教改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如何在培养社会紧缺技能型人才方面快些,好些?教改、怎样突破传统模式,更好地适应飞快变化的社会和企业需求?
实践证明,“走出去,请进来”是一条加速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之路。
“走出去”就是走出“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天地去学习和锻炼,这从根本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技能。
我校三年制职业中专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去参观、学习和实习,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接触社会。同时,我们也提倡教师“走出去”,要求他们结合教改到企业去见习锻炼和教改调研,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研方向,进一步提高对教改总体思路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遇有机会和条件,学校让优秀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和学习。
请进来,即注重交流和借鉴。如邀请大中型企业的工程师、技师来校切磋研讨并参与指导培训活动。如邀请机械行业和科协的专家来校组织“机电一体化”新知识讲座。这些活动,活跃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强烈兴趣。
以下是我对职业中专三年制机械专业的教改初探;
一、 明确定位,按实用、技能人才需求增、删课程
近年来,长三角地域,特别是沪、宁、苏、锡、常地区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不少企业生产要素水平较高,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贴近和对口。在认真严肃的思考和讨论后,我们形成这样的共识:新一代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应该突出有较高的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快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兼具稳实够用的知识基础,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到真本领。从教育层面上讲,它区别于单纯的中专、中技教育,也有别于高职教育的部分课程的下放,而是三者的一种有机结合;从课程设置上讲,它不模仿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一些较多、较难、较深的理论,而以技能为主轴来设置课程,在删除部分适用性不强的课程内容后,如侧重车工就业的学生,增设了“CAD”和“数控车床入门”等基本内容。如侧重钳工就业的学生,增设了线切割机床加工和磨床加工的课程,增设的内容均不作考核要求。课程设置向技能倾斜,并适当加大实习比重,增加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在教改的不同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较轻松,学生家长反映:子女就业有希望,感到欣慰。
二、走出去
中职机械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怎样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和未来的岗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兴趣,提高技能,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我们坚持教改“学用一致”原则,突破传统从观念上寻找突破,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和开展以下较有成效的活动:
1、 结合机械制图的教学,组织学生到本地泰星、泰隆减速机厂现场听取企业产品介绍,观看生产线流水作业,让学生看到未来的自己怎样和现场的工人一样识别工艺图纸,加工产品零件,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学的枯燥感和抽象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结合车、钳工工艺学的教学,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泰兴机床总厂生产和装配车间,请车间总装质检员讲解产品制造和装配工序、原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短期的带教活动。学生们感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实用性,有亲切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和高等院校配合,利用暑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机会,组织有兴趣的机械类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辅助性实践,甘当配角,协同进行简单的机械、家电维修,使学生动脑又动手,学到新鲜的知识,并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请进来
教学计划确定以后,如何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成为教改的关键。为了坚持教改紧贴社会,紧贴就业岗位,杜绝“闭门造车”,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点,邀请社会专家、劳模和大中型企业的工程师、技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保证了教改与实践紧贴,与市场联动。
1、邀请市内大中型企业的厂长、机械方面的专家、科协、教育局专家到学校来,举办“教改联席会议”,多方听取对教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建设性意见,共同为学校包括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献计献策,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和完善。
2、请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工程师讲授质量体系国际化认证,机械专业学生如何较好地选择企业的专题报告。
3、请泰星、泰隆减速机国内龙头企业的老总们介绍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对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4、请长三角地域招聘用工代表介绍单位现状及发展远景,就业形势和用工需求,适时在校内举办供需双方人才洽谈会。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校机械专业的教改活动走上与社会接轨,与市场同步,与岗位挂钩之路。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潜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学校必须依托社会,走向社会。
现在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下厂实习阶段,纷纷被企业相中,有预约录用,有要求定向培养。近五年来,我们先后向本地大中型企业输送出上千名毕业生,毕业生被用工单位一次性录用率达98%。机械类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馍馍”,且呈供不应求趋势,这有力地说明了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更多地为社会培养出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合格合用人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仍面临不少新的课题,我们将本着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继续不懈地探索和追求。
【技校|职校教改论文|让教学走出课堂 让技能贴近社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论文:课程教学如何贴近学生08-14
技校职校德育教育论文08-13
数学教改论文08-23
直面课堂看教改08-17
中职教改论文08-13
课堂教学技能心得01-27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巧设作业延展课堂08-24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08-24
数学论文:让数学贴近生活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