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谈职业中学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谈职业中学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时间:2023-02-24 20:56:25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职业中学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制约职业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现在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而就业稳定性问题矛盾突出,笔者结合自己在就业工作中的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为解决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键词:就业巩固率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就业指导 校企联合

谈职业中学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有专家甚至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那么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就业巩固率成为众多职业学校急待解决和关注的焦点,笔者以省泰兴职高为例谈一下就业巩固率的提高问题。
      省泰兴职高1999——2004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就 业
年 份 当 年就业率 本地就业率 外地就业率 巩    固    率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1999 85% 35% 50% 75% 70% 50% 45% 40% 30%
2000 95% 25% 70% 90% 85% 75% 55% 40% 30%
2001 98% 13% 85% 95% 92% 84% 70% 60% 40%
2002 100% 3% 97% 95% 90% 85% 72% 58%
2003 100% 2% 98% 96% 92% 87%
2004 100% 2% 98% 97% 95% 90%
    从这份调查表至少有三个结论可以得出:
    1、安排毕业生就业对职业学校已不是主要困难,这三年100%的就业率充分说明这点。
    2、虽然异地就业比例居高不下,但近年来学校的就业巩固率同期相比正在上升。
    3、随时间的增长,原岗位就业巩固率会大幅下降,大部分人重新择业或回到本地就业。
    通过对我校多年来数百名毕业生的跟踪回访,系统分析学生离职下岗原因,笔者认为提高就业巩固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岗前就业教育,端正其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
    部分同学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不准,对自己和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懂得就业中创业的道理,碰到困难和挫折,轻易放弃岗位。部分同学由于在校时,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未得到有效矫正和锻炼,而不能适应外资企业的严格管理。还有少数同学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猖獗、工作完全是为了钱去的,另外拣轻怕重、偷懒耍滑、欺上瞒下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都直接影响就业巩固率,因此就业前加大就业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当今社会角色中的定位,明确当前就业工作的目的,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非常必要,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的人在企业是难以立足的。
    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加大校企联合力度。
    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往往守旧与市场严重脱节,加之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培训设备欠缺或落后,导致职业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需要相去甚远,以至到公司后、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或经过较长的试用期方可正常上岗。既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公司需要培训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才能使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现实是大多职业学校主要时间在进行着的传统的理论教学,一味强调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部分学校要花大量时间应付基础课的会考,造成严重的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比例失调,特别在苏北地区尤为严重,学生学非所用,只能从事流水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不上学的人经过培训也能干,岗位可替代性强,故工作稳定性差,易于下岗,为加强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与国际上知名的一些大公司如上海菲利浦、苏州友达光电、苏州三星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培养,公司的培训成本和学校的教育成本都得以降低,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大大加强,有效提高了就业巩固率。
    三、学校要建立公司准入制度,学生准出制度,提高就业质量。
    学生就业公司的好坏,是就业巩固率提高最为关键的因素,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是公司留住人的关键,长三角地区学生供不应求的用人现状已经出现,但如何把学生送到最适宜我们学生工作、发展的公司去工作,就需要学校严厉把关,千万不能利欲熏心,把学生当作赚钱的产品,而要一切为了学生利益。不怕花钱,建立严格的公司准入和学生准出制度,为此我们对上海、苏州、昆山、江阴、无锡、南京等地的企业进行多次调研,提出公司招聘我校毕业生各年度的一些基本条件:(例2004年标准)
    1、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金,保证公司基本规模。
    2、不加班情况下月收入最少不低于800元。
    3、公司有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学生吃住生活方便。
    4、能严格遵守劳动法,有完善的保险福利保障。
    5、所提供岗位不得有害员工身体健康。
    6、生产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员工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只有通过了考核的公司,才有资格到我校选拔毕业生,同时我校对毕业生也建立了相应准出制度,根据我校《毕业生合格评估标准》对于在校严重违纪、受到处分或学习太差未能通过会考无法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或综合评估为不合格的毕业生不得安排进入公司就业。即不让一个不合格学生进入企业和社会,也不让一个不良的公司走进学校,从而促成学校、公司双赢的局面。因此,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受到一致好评,使就业巩固率的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跟踪管理,实时赴公司教育指导
    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其身份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工人,许多同学对于角色之转变难以适应,环境的陌生、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独立的生活要求让很多同学知难而退缩,这就要求家庭要配合学校对子女做好相关的教育指导,学校要随时了解学生在公司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症结,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常设的毕业生跟踪管理领导小组,由就业处主任和各毕业班班主任构成,每届毕业生跟踪一年,至少两个月要到厂区去调研一次毕业生工作情况,主要项目有:(1)工资待遇(2)劳动强度(3)工作环境(4)加班情况(5)生活情况(6)公司评价(7)主要问题。每个学生均要填写调查表,调研老师最后到公司人事部门盖章,最后将表带回学校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解决。若发现学生本身有问题,老师将及时同其联系,教育解决;若公司有问题,我们将对公司进行客观评价,与公司协商,公司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即招回学生重新安排。在跟踪管理过程中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极个别特殊学生可迅速实现转岗换岗,从而保证学生工作的相对稳定。
    五、将劳动力输出转变成技术型人才输出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生源质量和实训条件等的限制,整体职业技术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故而学生只能到技术要求不高甚至不上学也能胜任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做操作工,由于一线操作工技术含量低,岗位可替换性大,故而员工在公司淡季、合同不足时就极易下岗,因此职业学校要尽可能使学生“术业有专攻”,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办学层次,将普通劳动力输出变为技术人才输出,在学校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向与专业技能紧密联系的相关公司提供实习生,或与有条件的专门培训中心合作,保障实验实训质量。例如:我校的数控专业学生就是利用与泰兴龙翔数控加工中心合作解决数控实习,学校要有重点地建设自己的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并要加大投入,要保障设备的示范性、先进性能与企业接近或相当。学生的技术水平越高,其岗位替代性越小,人员流动性必然减少,因为任何公司也不会轻易放走企业的技术骨干。
    六、要优先立足本市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从毕业生最终的归宿点可看出,毕业生中50%以上的人最终会回到本地就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但这说明选择本地区相对较好企业推荐学生就业是必需的,这即可支持本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使学生少走弯路稳定就业,而学生在本地就业后创业的成功,会为职业学校本身创造良好的声誉,促进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的良性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转变就业观念,要分析本地就业和异地就业的优劣,客观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依据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去向,目前我校的毕业生98%以上去了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本地就业率极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从长远看将本地优秀人才全部输出的做法是短视的行为,而且高比例的异地就业要想根本上提高就业巩固率是不可能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德洛尔报告》就提出“就业要纳入教育之中”,充分认识到和肯定了就业的重要性,指明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业巩固率是反映职业教育成果的试金石,要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巩固率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即开发寻求就业、保持就业和变更就业或自主就业的能力。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不高,我们安排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就业巩固率的目的应是尽可能提升毕业的自身竞争力和刚入社会时有一个好一点的发展平台,希望他们能在就业过程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盲目地追求所谓就业巩固率,而是要通过就业巩固率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水平的提高,为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谈职业中学就业巩固率的提高】相关文章:

时间单位及进率的巩固练习08-16

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08-24

提高简历命中率的技巧08-15

提高你简历的“命中率”08-15

谈怎样提高课堂效率08-17

区两基巩固提高情况汇报08-12

如何提高药品稽查抽验的阳性率08-05

如何提高会议营销的购买率(医药)08-15

谈提高领导绩效的途径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