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中后进生问题初探
各类学校中都有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感到头痛。
在职业中学,后进生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由于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和在招生工作中总是把职业中学的录取批次放在最后,一些城市职业中学,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那些面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专业尤其如此。加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使那些免疫能力低下的学生很容易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在学生群体之中又相互传染,故职业中学往往后进生绝对数偏大。
为了这类学生的转变和进步,老师们付出的心血代价是难以计算的。然而他们的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社会效果往往超出了家庭和学校的范围,致使社会上一度流行这样的顺口溜:“职中、职中,差生集中,调皮捣蛋,学习放松,老师辛苦,劳而无功。”因此,就职业中学的后进生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试从后进生的行为特征、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育原则等,谈谈个人看法。
一、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与特征
一个学生在品德方面和学习方面的行为表现是判断其优劣的直观标准,通常把品行与学习都很差的学生才称为后进生。后进生身上有许多不良的行为表现,这些不良行为往往始于偶然,开始时并不一定很严重,但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教育纠正,经过多次重复后,使个人的快感满足,经常建筑于不良行为的基础上,而形成欲求与行动之间稳固的神经联系,这些不良行为也就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稳定程度,给其矫治带来困难。
相当一部分职中后进生在初中阶段即已形成,在进入职业高中时仍未转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从原先较为分散孤立的状态变得相对集中,联系面增大、能量加强而日趋活跃。通过校园传染,往往使后进生人数有增无减。无论“新”“老”后进生,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都有以下几种特征:
1、逆反性行为:对一再重申的班规校纪,经常随意违反,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骂人、恶作剧、乱起哄、有意损坏公物等; 2、发泄性行为:受批评或遇挫折后,则采取暴怒、顶牛、报复、迁怒等行为; 3、自私性行为:如不负责任、不承担义务、损人利已、小偷小摸、妒忌他人等; 4、懒惰性行为:如懒散拖沓、怕学习、不动脑筋、不完成作业、厌恶劳动等; 5、逃避性行为:为逃避教育和处理,而撒谎、欺骗、逃夜、甚致出走; 6、攻击性行为:如与老师班干作对、寻衅闹事、动辄斗殴、打伤他人等; 7、纵欲性行为:如乱花钱、吸烟、大吃大喝、赌博、男女鬼混等; 8、团伙性行为:结拜兄弟、组织帮派、伙众滋事、称王称霸等。
在这种种表现中,以不守校纪、说谎、骂人、打骂、抽烟、称霸等为最普遍的特征。他们当中真正构成犯罪的乃是少数,大多数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紧密联系的,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但对此种不良行为,教育者应予特别重视,因为它们与犯罪之间并无鸿沟相隔。这种重视主要在于防微杜渐、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之所以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外在客观原因;二是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形成后进生的客观因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或娇纵、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全,造成精神受挫、心理不良;
学校教育环境不良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与教学相脱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离;校园不良风气的传染; 新旧体制转换期的混乱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新旧体制转换期的混乱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毒害;成年人的教唆、引诱;不良出版物(刊物、音像等)的影响;结交坏朋友、陷入落后团伙、不能自拔;
应该指出,以上三大因素并非平均起作用的。在少年时期,家庭的影响最大。后来,学校方面的一些不良影响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原因。而社会的不良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渗入后进生的主观意识,并日渐增强。到了职业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不大、社交活动增多、生产实习中又接触了许多劳动者,沐浴着不同的色彩。也更加容易染上一些消积落后的意识。对许多反面的东西,往往一拍即合,而且特别起作用。
但是,作为教育者,更要看到,最关键的是学校的教育,只要学校中正确、积极、有效的教育(如已形成优良的校风、有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责任心强、教育水平高、学校管理有方、奖惩得当等)占绝对优势,即使家庭和社会因素不利,学生掉队的概率也会大为降低、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可能的。反之,则后进生会不断产生,甚至于形成“乱班”或不良校风。因此,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起主导作用的。
而学校的教育不良,往往有以下表现:
1、鉴于职业中学后进生较多,教师信心不足,对他们缺乏积极的期望和热情的态度。这种教师的消极引起了学生的消极:他们感到自己的不受欢迎,觉察到处在被监视、被压抑的冷漠状态。无形中产生了师生对立,感情隔膜,教育效果必然大大降低。 2、教师在感情上偏爱:“表现好“的学生,并经常公开表现出来,以至批评、表扬失准。这常常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话不要听,往往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产生。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行为指导和矫治上的错误做法;或则放任自流,完全不管;或则管得过多、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前者使学生无所顾忌,后者使后进生感到失去希望,破罐破摔。 4、滥施赏罚。赏罚(包括表扬批评)是强化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但若使用过多,往往失去其本来的意义,造成教育方法的极端化。频繁使用,学生会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感。 5、教师不能以身作则。轻者,教师威信受损,教育效果降低;重者,会在客观上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6、职中学生分布全市,往往学校与家庭联系不够。造成对学生教育上的双方脱节,难以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 7、教育方法简单,以训斥、请家长、停课为主要形式,结果是打击了后进生尚有的一点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往往造成他们更快的起下坡路。 8、由于职业教育尚存的不完善状态,而造成职中教学要求偏低、教学安排欠紧、教学秩序较乱。学生自我放松,把大量精力转移到低级趣味上去。
以上这些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以克服的。
形成后进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1、职中学生思想、学业素质偏低、追求狭隘、理想浅近、人生标准较低。故而自我要求不严,感情放松,学习松弛,把物质和生理上的刺激作为主要追求,这样就易于产生各种不道德的行为。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以错为对,而造成一错再错。例子如:把“友谊”理解为“讲义气”,又为“哥儿们义气”而去打群架等。 3、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貌似大人,内心却很幼稚。生理与心理发展很不平衡,常使他们易于动感情,行为冲动;易于受坏人教唆和“朋友”引诱;在黄色出版物的刺激下不能控制自己而产生坏念头;在打击和挫折面前易于失望和消沉等。 由于以上内因的存在,加上各种不良的外部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逐步的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退步为后进生。
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换时期,在学校教育与现实之间,新旧体制之间、新老观念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职中学生由于识别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面对复杂纷呈的社会现象和各种思潮往往不能自持,不少人随风倒,有的甚至把那些消极和腐败的东西当作正确的目标去追求。同时由于社会上分配不公、不正之风的存在,在用人问题上尚未做到公平竞争,择劣汰优现象时有发生。职中学生对此十分敏感,失落感随即产生,“读书无用”论重又抬头,不少后进生便由此产生。
三、后进生的教育 对后进生,人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品德、学业双差的客观事实,更要看到他们本质中含有的进步因素。要坚信,使后进生转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为此,教师和学校要努力消除可能导致后进生产生的各种消极因素,同时花大力气做好已形成的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之转化为好学生。对此,我认为一般对普通中学后进生适用的教育原则,对职中后进生也是适用的。如:要热爱后进生,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情通则理达;要了解后进生,努力达到“知人知心”的程度,才能准确而及时地长其善、救其失;教育后进生还要注意把握契机,适时“点化”促其转变;还要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组合的原则,前者可利用集体活动的吸引力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使后进同学脱离落后诱因,在班级集体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座标,后者则有利于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转化后进生还要坚持“三结合”综合治理......等等。
但是,职教工作者在教育帮助职中后进生的过程中除了注意掌握以上原则外,还应该更加重视职业中学的特点,努力探索那些有别于一般规律的原则。笔者以为有这样几点,提出来以便研讨。
1、转变后进生要从培养敬业精神着手。职中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校应充分利用他们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在各类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活动和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让他们懂得学好专业技能,并通过自己将来的出色工作,定能使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使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积极而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持之以恒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能按照职业的需要来规范自己的行动,逐步转化为具有敬业精神的符合培养目标的新一代技术工人。
2、要充分利用典型人物的教育作用。职中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尤其是对其敬佩的人。因此,要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社会调查,搜集典型事例,用各条战线上出现的英雄人物来启发、疏导学生。在下厂实习时更要注意选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工人作后进生的指导老师,让师傅的良好道德风貌,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逐渐形成具体的职业榜样形象,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要想避开社会上的落后现象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宣传正面人物的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对消极现象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认识活动。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利憋,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能力。职中后进生的道德判断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面性,他们既表现出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明、荣辱不分的消极一面,但在对待职业道德、行业行为上却往往具有是非观念积极的一面。因此多利用下厂实践中碰到的事例来进行分析,更容易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光荣的榜样,什么是卑贱的行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舆论的影响,后进生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对社会消极影响的抵抗力。
4、转化后进生要注意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职中后进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和爱好各不相同,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用其长而舍其短。对那些好动性强、行为果敢者,要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鼓励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努力创造好成绩;对那些有文娱体育爱好的,要积极推动他们参加第二课堂和表演、竞赛等活动,为集体创荣誉;对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要多组织他们参加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用雷锋的光辉形象和群众的鼓励性评价来强化其进步要求;对那些确有组织能力的,也不妨让他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在实践中加强引导和集体评议,使其注意改掉不良习惯,为集体做贡献......通过以上做法,后进同学会感到在集体中已“恢复名誉”,而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增强了向更高目标努力的信心,这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会出现新局面。以上这些,在没有升学压力的职业中学中不难做到的。
5、充分利用职业中学德育的有利条件,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样有利条件是:无升学竞争、不搞尖子教育,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后进学生;实践活动较多,便于为后进生创造“改邪归正”的机会,这就易于打破后进生消极心理定势;由于专业定向,便于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强;有条件利用联办单位、实习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而这往往也是后进同学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总之,在做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原则,并努力去做,其效果应该是肯定的。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给职中的育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各职业中学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完善教育教学法规、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教育者,从学校的角度说的。既然后进生的形成不仅与学校有关,而且与家庭、社会有关。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不仅是靠学校就能完全奏效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社会环境的整治、依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只不过作为教师、学校有着更加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更为突出的作用罢了。
职业教育,在西方曾被视为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在我国,职业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如果我们都来对后进生总是作认真的研讨、探索,进而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那就会使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面貌大大改观,必将使之成为振兴中华的“战略武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责编:花勇
【职中后进生问题初探】相关文章: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08-11
地方文献分编问题初探08-09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问题初探08-05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08-05
国际电子商务的关税问题初探08-05
数学问题的解决及教学模式初探08-17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方法初探08-20
初探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08-02
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问题初探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