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

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

时间:2023-02-24 19:42:22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

  一、何为中职"挂靠升格"

  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时间、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办学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远远不如。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势头之快之猛,却是中职和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我国目前由国家举办的高职,按其成立的形式和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设置的高职。这类高职,一部分是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转轨而来的,一部分是由中职升格而来。独立升格为高职的中职,大多是办学历史较久、学校规模较大、硬软件设施较好、教学与管理质量较高、社会口碑较佳的"老牌"中专。这些由普通高专和中专转变而成的独立设置的高职,其主管部门或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是行业行政部门。它们有自己独立的计划报批、新生录取、课程设置等权利。

  第二种是普通高校内部设立的职业学院。这类高职是普通高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事、财务、物资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属于高校统一领导。

  第三种就是"挂靠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几乎全是中职。这些学校教学与管理的质量较高,社会影响也不错,但由于其办学规模不大,硬件设施不强,尚不符合独立举办高职的条件,于是,根据发展高职的政策,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中"挂靠"在地域临近、关系密切、专业相似的普通高校。这类高职,其全称是"某某大学(或学院)某某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通俗的说法是"挂靠"在某某大学(或学院)而"升格"的高职。"挂靠升格"的高职,与被"挂靠"的高校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联合体。二者在人事、财务、师资、物资等方面,是各自独立的,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编排、招生计划的上报,以及新生的录取报批等方面,则由被"挂靠"高校批准或出面,并且每学年要给被"挂靠"的高校缴纳一定的"管理费"。

  二、中职为何要"挂靠升格"

  1.社会追求高学历心理的驱动

  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使社会普遍产生了追求高学历的社会心理。以技术操作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职,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全国有相当多的中职招收新生时完不成计划,学生毕业时就业困难。面对整个社会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以及社会就业的高学历趋势,一些中职校只能想方设法提高层次,以"顺应"这种趋势。

  2.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变化

  面对我国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缺乏,面对中职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境,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台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方针和政策。其中规定,除医学类高职外,其它专业的高职,只要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即可成立。高职办学权的下放,使得各省举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设立高职的条件和标准。这给中"挂靠升格"提供了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

  3.中职对举办高职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自1999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起,有不少普通高校成立了职业学院。但是,在高校内部设立职业学院,高校的积极性并不高,有不少是迫于扩招数量和必须有职业教育的规定而成立的。高校内部的职业学院,无论师资配备、教学条件,都低于本校的其它学院。由于职业学院属专科层次,并且还"职业"二字,因而,把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改为高职,大多数普通高专也不情愿。

  对设立高职最有积极性的是中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滑坡",以及社会各界对中职的"看不起",乘着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春风"以及普通本科、普通高专对成立高职态度"消极"的机遇,一些符合高职办学条件要求的中职纷纷升了格,而其它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中职,也便"挖窟窿打洞",千方百计想跨一个门槛,踏入高职门户。可是这些学校如果按高职办学条件来要求尚不完全符合,于是"直线不通走曲线",这些升格心切的中职,就走上"挂靠升格"的路子。

  三、中职"挂靠升格"后的现状

  "挂靠升格"的职业学院,原学历层次的教育还保留着,往往是一个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高职与中职在同一个校园上课。

  "挂靠升格"后的职业学院运转状况有喜有忧,总的看来,喜大于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挂"而死死"靠"。由于"挂靠升格"的中职,以前没有从事过高等职业教育,有的在教学计划的编排、教学内容的安排、任课教师的选择、实验场所的挑选等方面,在学生班级的编排、宿舍的安排、班主任的配置、学籍的管理、日常的教育等学生管理方面,"靠"相应高校,唯唯诺诺,一切唯他们是听。

  二是"挂"而全不"靠"。有的"挂靠"学校认为我以前也是有名气的中专,现在又"升格"了,我们之间又是个松散的联合体,就不把高校放在眼里,从教学到管理,一切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觉得唯一用得着的,无非是被"挂靠"学校的"牌子":用它做招生宣传、发通知书、发毕业证。

  三是"挂"而灵活"靠"。有的中职能清楚地意识到,高职与中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在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高职不一定完全适用,对涉及教学计划、教学目的、管理原则等大的方面,主动向高校请教,定期邀请高校的领导、教授、管理人员到场指导、授课;对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则自己设法解决。

  应该说,第三种"挂靠"的态度和方法,是比较可取的。一所中职,无论历史再久,规模再大,专业再多,质量再高,但它毕竟是在中职这一层面上的。高职与中职,由于招生对象不同,学生年龄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当一下子变为高职时,仍然用中职的老办法来教学,来管理,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为"挂靠"的中职,应该主动地向被"挂靠"的学校请教,特别是有关教学与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挂"而全不"靠"的做法,是有害的。然而,应该明白,"挂靠"学校与被"挂靠"学校之间,虽然名义上"二级学院"或"联合办学"的关系,但因为其主管部门的不同,人事、财务、师资、资产等各自独立,被"挂靠"学校是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挂靠"学校上的。"挂靠"学校必须发挥自己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学校在师资、设施、场地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依靠自己的努力,使职业学院一步步发展壮大。鉴于此,我们认为,作为"挂靠"的学校,既不能"'挂'而死死'靠'",也不能"'挂'而全不'靠'",而应该"'挂'而灵活'靠'":大的方面、遇到难题的事情,"靠"被挂的高校,小的方面、自己能解决的事情,"靠"自己。这应是有效而可行的长久之计。

   从"挂靠升格"高职的目前情况来看,凡是"'挂'而灵活'靠'"的学校,其发展态势及"挂靠"学校与被"挂靠"学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好的。

  四、对"挂靠升格"高职发展的思考

  1."挂靠升格"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从社会需求来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劳动者需求将不断增加。鉴此,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在高职办学实践中,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本科院校、普通高专对办高职缺乏积极性;民办高校生源本来就不景气,更不愿意挂上在世人眼中"低人一等"的"高职"牌子;中职倒是很想升格,但符合升格的中职又太少;在中职教育资源显"过剩"的背景下,国家没有必要再投巨资另建高职。充分利用现有的中职资源来发展社会急需的高职人才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的。

  2.必须处理好与被"挂靠"学校的关系

  由于"挂靠升格"的高职与被"挂靠"高校是相互独立的,后者对前者的招生和毕业又有所制约,特别是有的高校收了相当数目的所谓"管理费"而实际上并没有尽到"管理"的责任,因此,不少"挂靠升袼"的高职对高校颇有微词。加之已经升格了,可以享受专科的一些待遇了,乘着国家发展高职的有利形势,一些"挂靠升格"的高职,正积极准备购买土地、扩建校园、创造条件,以求自己独立升格。有"挂靠升格"的高职,知道自己在短期内难以独立升格,但也明白如若完全依赖被"挂靠"学校,势必会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就在现有基础上,抓紧招聘人才,提高质量,以求打出自己的"品牌"。这些都是"挂靠升格"后的高职谋求长远发展的可喜现象。

责编:花勇

【对中职“挂靠升格”办学的思考】相关文章:

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08-13

中职生德育的思考08-13

中职班主任的几点思考08-17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08-18

关于高职院校升格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08-17

《走与停》升格指导08-17

《左邻右舍》升格途径展示08-06

中职思想政治教改思考08-05

职教论文|中职招生热背后的思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