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
泰兴职业高级中学 吴震峰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职校 课程教学 整合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陈至立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上的,在实践教学中, 由于观念陈旧落后、理论准备不足、惰性意识影响、实践条件欠缺和整体发展失衡等,不少地方、不少当事人出现了整合认识的误区,表现在或者无法、不肯购置仪器,或者买来作为固定资产摆样子供人参观,或者借此求取既得利益,或者束之高阁;有的学校仅仅作为开会、做报告、看录像的演示工具,用得较多的也就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要么就是一味的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去做课件。这些做法其实是对整合认识不全面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曲解整合的盲目作为。这些认识上的局限和使用管理上的高耗低效,严重制约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是信息技术(学科)和其它课程的混合,他是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媒体和教育现代化的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在校在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班级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使之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工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使之服务于职校教育现代化,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有个全面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与职业学校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型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冲突,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好。
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方式。更为明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以“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整合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中,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状况却不令人满意,职业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的旧有模式无法承担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结合职校生的特点把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贯穿至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为切入点,培养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整合是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必然促使教育产生以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一系列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有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功能特点,同样教育模式的改变必然会使教育工作者从中获得理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教学基本理论,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模式,应该成为职校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作用主要有:
(一)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目前而言被多数教师所认同并使用的。教师利用教学软件(Powerpoint、课件大师等)和多媒体素材,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二)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在互联网(教育网)、局域网中,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交流,以及师生与互联网的链接,实现知识获取(浏览、查阅、下载等)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而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这正是目前整合中被忽略和不能被实现的功用.
(三)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异地景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重要数据、实验过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类材料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的资源环境,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无法全部生成。就拿电子电工专业来说,它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学科课程中的基础学科知识,还应包括技能专业知识、网络中图文和电子电工产品信息、相关延伸领域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利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尤其是职校生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单一、机械)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几何画板、AutoCAD、3D MAX、Protel和模拟软件(航海、汽驾、汽修、电视组装等)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再通过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虚拟化的模拟真实再现,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复杂的条件下作出选择和决策,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构建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就在于它与课程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加工、分析能力) 、协作交流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将大量知识进行消化,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
(一)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为整合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如果不消除教师传统教育的惯性,整合势必难以实施,为此,首先要抓学习,确保认识到位.通过论坛的开发,为教师的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认识,为整合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硬件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创设满足教师“教”的需求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创设满足教师“教”、学生“学”的需求的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创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硬件环境——校域网(校校通工程)、教育城域网、互联网络,着力于开发校园网教学交互平台,实施教学活动的环节,实现网络授递教学系统(信息传播、多媒体、图文电视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三)补充各课程教学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数字化软件环境(教学资源数据库)
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单独依靠其课程教学本身是不能全面达成的,要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专题活动课程的安排、学校及周边信息环境的建设和利用,发掘满足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满足扩展性学习需求的校本资源(根据地方特点开发地方特色的教材)、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社本资源,利用教学软件,组合一套专业(专门)的班子(不提倡人人参与做课件,而是由部分有兴趣的、学科与教育素质和计算机素质兼备的教师参与开发),建成数字音像馆、课件库、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网站、网上教育联盟、网上虚拟教研中心等.我们学校在这一点有过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上有显著成效,对整合也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的做法.总言之,软件资源的建设必将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或重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虽然我们知道,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艰难而又漫长的。但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教育因素的恰当介入,是能够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的。整合要求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这就需要: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2)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3)借助人机交互,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协作学习精神;
(5)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
(五)对课程教学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
对在职教师,当然最适当的方法是接受培训,或者说是继续教育。对于师范教育,要加强各学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对于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本身也有课程整合的问题。同时,他们迫切需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把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开发技术(专题网站开发)、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提高实施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完整的教学价值观体系,以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六)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
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培训、开发、建设、实验、激励),优化资源(人力和软件资源),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均来自互联网)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
2、刘茂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学术报告》
3、王法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层面的思考》
4、邵兴江.《数据挖掘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空间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整合】相关文章: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08-17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08-17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08-07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08-07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08-0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08-0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02-21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08-0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