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
----“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班级建设
“新基础教育”以面向21世纪、创建中国基础教育新型学校为主要课题,以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基础,强调更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为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强调更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使之由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1]在班级建设方面,我们体会到,“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创建民主集体,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班级建设的目标:在民主集体中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在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中,作为教育性组织的班级主要有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团结集体、自主集体、民主集体等几类存在形态。其中,民主集体应当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中班级建设的新目标。下面是对几种班级存在形态的简要比较:
班级形态
发展目标
人际关系
学生发展
管理集体
在班级建立严格的规范,以便控制学生,保证学习知识所需的课堂秩序。
师生是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班级工作重心在于维持秩序、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学生被要求配合教师、服从管理。
在学生之间,一方面,依据管理规范形成明显的层级节制关系,另一方面,分数尺度将学生划入不同类型或层级。
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个性难以得到充分展现和发展,常常被动接受管理、被动接受知识。
学习集体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成集体学习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参与班级建设。在集体学习过程中,班级成员间有充分的相互作用,包括补充、激励、争论、帮助等。
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会与他人合作,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知识学习。
团结集体
形成有共同价值、共同目标与任务,并具有凝聚力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
以反映人与人“最本质关系”的社会性为基础,强调以亲社会的价值为导向,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重视统一性、标准性,较忽视学生个性。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向学生灌输社会价值目标,同学之间的交往也主要以是否符合集体利益为标准。
形成亲社会的、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是个性发展普遍被忽视。
自主集体
班干部能自主制定班级活动规划并有效实施,学生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自主处理班级事务。
强调在集体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教师主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协助实施;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组成小队,由此凸显小群体和班级的自主性。强调民主平等,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在完成各项事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与特长。同时,在与“团结集体”相对的意义上,强调培养学生个性,而不限于统一思想和行为。
民主集体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并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使班级成为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师生关系主要是发现者与主动展现的关系,促成发展者与发展主体的关系。为了学生能主动发展,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适当点拨。
每一位学生都在创建民主集体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通过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在参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丰富个体的生命实践,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个体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和与人合作,在民主参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
(说明:这里的“团结集体”,主要是指前苏联学者所主张建立的“班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学校教育也曾普遍以建设这种形态的集体作为班级工作的目标。这种形态的班级因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统一思想和行为而呈现出班级成员团结一致的特点,故以“团结集体”命名。)
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或者您的IP受到了访问限制,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