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是老校焕发青春的动力
——解读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林海英校长的办学思想
林海英,1972年生,1989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校长。广东省优秀教师,广州市人大代表,越秀区“十大杰出青年”。
学校发展观——打造“阳光小北”品牌
小北路小学是广州市的百年老校。2001年4月,这所老校迎来了一位年龄还不到30岁的女校长。新校长叫林海英,别看她年轻,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的人物,21岁时入选越秀区“十大杰出青年”,还是广东省的优秀教师。
林校长思维活跃,敢想敢为,上任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老校焕发青春。
她认为,新校长应该认真研究老校的历史和传统,研究老校长和名校的办学经验,研究学校的运行轨迹和特点。但是,在尊重这些“传家宝”的基础上,要把握新时期的办学方向,要用“第三只眼睛”来看学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稳定发展中求创新,大胆地扬弃、突破、改革和创新,为老校注入新的生命力。“小北路小学之所以有名,是历任校长不停创新的结果。如果依然沿袭老传统,墨守成规,不敢变革,那小北路小学早就落伍了。”
小北路小学的德育很有特色。林海英接手的时候,德育课题已经有两个阶段性成果。但她认为,要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就要把单项的德育研究扩展为办学的整体性课题研究,培养善于自我教育与发展的“阳光小北人”;培养“乐观进取,朝气蓬勃,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阳光小北人”;塑造“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阳光小北”教师形象;构建“以人为本,民主、公开、公平、透明”的“阳光小北”管理模式。一句话,就是要努力打造“阳光小北”品牌。
林海英是这样解释“阳光小北”理念的:
阳光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如同永不休止的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阳光小北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
阳光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自立、自强与合作;阳光小北,就是塑造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的规范之园。
阳光代表着自然与健康,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灵,象征着自信乐观,热情奔放;阳光小北,就是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记者点评:一般而言,百年老校名气大,文化底蕴深,“传家宝”也多。新任校长大多会墨守成规,老老实实地去继承这些传统。名校的老传统是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这才是可持续发展观,这才叫与时俱进。名气,有时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有时候也可以变成学校发展的阻力。新校长不要被这个“名气”所累,要像林海英校长那样,用“第三只眼睛”看老校,为老校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老树发出新芽。
教师成长观——培育名师群体成长的沃土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生”。林海英认为,一所老校、名校仅有几个名师是不够的,要锻造一个“小北名师”群体。
教师的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良师的引领。小北路小学提出了“分层培养,扬其所长,形成特色,鼓励冒尖”的教师培养思路,建立机制,为名师的成长搭平台、树梯子。
“一年跟教入门,三年锻炼提高,五年冒尖成熟,八年形成风格”。在这样高标准要求下,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度身定做”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远目标。在导师的帮助下,在课题的引领下,快速成长。
25位骨干教师是学校的财富,年轻教师都拜师学徒。林海英亲自担任“培训师”,再忙她也要抽出身来,到教研组里,到课堂里,举办讲座,上示范课。
新教师上岗后,学校选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通过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收集整理“教师忌语”等活动,使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
“对那些具备名师潜质的培养对象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要总结和传播经验”。
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发展档案,从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业务素养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每月填写一份“自我回顾评价表”,其中有工作自我评价、教学感受和自我发现等内容。这些评价表都要发送到林校长的邮箱中,校长对每位教师做出“诊断”,提出具体要求。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同时也缩短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让教师尽快成长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学习,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去年寒假前夕,林海英送给每位教师一份礼物——4本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训练》、《敬业》、《师生沟通的艺术》)。
在每月的“阅读沙龙”上,教师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学校每周一次的例会已不再是单一的行政例会,也不是校长个人的“训话”会,而是全体教师的交流会,是学校的教学论坛。教师有新的想法了,可以在这个讲坛上展示;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让大家分享。
“学习就是机会,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就是给我成长的条件与空间”。这是小北路小学教师的共识。
“要用科研来推动教学,用科研来引领教师成长”。林海英认为,“这样可以把教师平常教学中的表面现象提升到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因此,学校要求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课题,人人写论文,人人上研究课。课题也不是去盲目寻找,而是就近在身边的教育岗位中寻找,如学科教学、团队工作、社会活动以及学校管理等,从中再细分出许多特定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参与。
“无德无以为师,德为师之本”。在培养名师的过程中,林海英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师德建设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中,并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小北路小学有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教学上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参与培训中顿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如今,小北路小学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梯队式特色教师群体正在成长,一批教师被定为“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一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教学大赛中获奖,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记者点评:
名师原先并没有名,因为有了宽松的环境,有了成长的沃土,有了阳光雨露的偏爱,名师才脱颖而出。
一所学校出几个名师并不难,难就难在出一批名师。小北路小学的校长就是想培育这样一个名师群体。“一年入门、三年提高、五年冒尖、八年成名”。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几个8年下来,小北路小学就名师辈出了。
几年前,记者看到一份大学生成才追踪调查报告,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工作环境拉大了学生之间成长的距离。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北路小学工作和成长的教师是幸运的。
学生成才观——让学生自我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始,小北路小学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之后,学校又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各种情境下都能够正确选择、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辨析、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
林海英校长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仅有上述两种能力是不够的,现代人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独立自主的能力、关注参与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表现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关注社会的小公民,与人友好的小伙伴。
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1年9月起,小北路小学将过去单项的德育实验扩展为以培养小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的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
整体性改革实验是通过改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面貌,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学生兴趣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思维,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关注社会的小公民、与人友好的小伙伴。
由单项的德育改革扩展到学校的整体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小学衔接、德育和智育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等。涉及到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
他们边研究边实验。学校成立了科研室,科研室组织课题专家小组,统一协调。学校管理系统会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常规,按年级特点要求进行细化,制定为学校章程,在实践中加以试验、贯彻。
课题研究结果最终形成了“小北路小学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目标”,分自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三个系列,不同年级各有侧重点,但每个年级都有三种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
比如,五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自理能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分别是:
自理能力:
1.独立自主,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形成生活自理的行为能力,没有不良嗜好。
3.有完善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在生活中免受伤害。
4.奋发自强,真正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5.珍惜生命,积极乐观,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自我教育能力:
1.完善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遵纪守法。
2.做人富有正义感,能见义智为,及时对有困难的人施以援手。
3.积极上进,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努力争取优秀。
4.做事要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
5.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遇事冷静,三思而后行。
6.遵守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尊敬长辈,爱护弟妹,邻里和睦相处,做事考虑要全面。
7.遵守学校的道德规范,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做学校的主人。
8.注意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9.心胸开阔,待人宽厚,懂得尊重别人。
10.正确的是非观念,立场坚定。
自我发展能力:
1.热爱科学,勇于创新,能进行一定数量的小发明创作,并能撰写出具备一定水平的科技小论文。
2.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多渠道收集信息,并能把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3.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积极参加各种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并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一项应尽的义务。
4.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国际大事,并对此有自己正确的见解。
5.能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具备较丰富的课外知识容量,学以致用。
6.培养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7.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8.知道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9.热爱和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并以此为己任。
10.能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具备较高的组织策划能力。
林海英介绍说,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学会了自我约束、规范学习之后,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互动学习,构建评价体系,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创设教育环境及氛围,努力做到教育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和关心集体。
学校将“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教育的基础点,既鼓励学英雄模范,更注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合格的“小公民”。
为了使榜样看得见、够得着,学校设立了“小北之星”专栏,树立学生身边品质高尚、学有特长或全面发展的明星,将这些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小北明星”挂在墙上,拉近了“明星”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介绍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历届校友。学校设有少先队日常规范评比栏,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评价过程。
学校的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徽、班级口号。这些班徽、班级口号也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出来的。
林海英说,这些最终形成了小北路小学的特色,即“德育领先,教学为主,各方协调,全面发展”。
记者点评:
小北路小学的德育研究进行了20多年,其间,校长几度易人,课题研究却一直没有中断,而且更加丰富和充实。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赞赏。
他们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把问题与经验通过科学研究升华为德育观念,然后再深化和扩展为学校整体改革。改革的最终成果不是停留在纸上,而是借助于学校的管理系统,迅速转化为工作常规,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能力。与那些高深晦涩、只有少数研究者才能看得懂的研究相比,这样的研究和实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报》
【创新是老校焕发青春的动力】相关文章:
创新:信息工作的不竭动力08-17
创新是妇联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04-10
让青春焕发光彩青年节话题作文08-16
家校联系:沟通从“创新”开始08-15
校记之老班优秀作文08-02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08-08
陪我走过青春的老女孩08-19
新闻系统以改革为动力靠创新促发展08-17
怎样让往事焕发光彩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