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创新不是“说”出来的
王倩君小档案1975年从下乡知青成为人民教师,从此走上教育这条无怨无悔的路;
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山东省莱州六中校长、莱州市教委主任、莱州一中校长。
最大的爱好:读书、思考、笔耕。最喜欢的格言:让每一个齿轮都转动,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
ISO9000国际学校通用管理标准;校长负责制下的二级管理模式;聘师、招生、考试等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一系列管理制度改革,使山东省莱州一中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学,一跃成为现代化高中名校。在赞叹莱州一中令人目不暇接的巨大变化时,人们也将目光投向了这次改革的推行者——莱州一中校长王倩君。
“有挑战,才有超越!”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王倩君从来不乏挑战。2000年,王倩君敏锐地观察到,莱州市的生源高峰开始由初中向高中转移,到200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年平均在1.2万人左右,最高峰将达到1.8万人,而全市7所普通高中,年最大招生能力仅3400人左右。善弈者谋势,面对如此之大的数字差额,考虑到全市各学段“群山无峰”的现状,时任莱州市教委主任的王倩君,果断地作出把全市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高中建设上的决定。
占地52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莱州一中新校于当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新校启用后,规模迅速膨胀,学生由原来的3000余人猛增到现在的9000余人,成为一所规模庞大的“万人高中”。如何实现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双赢?这是摆在王倩君面前的一个全新的管理课题。他开始探索尝试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在一次又一次提出设想与自我否定之后,“扁平化管理”——一种现代化学校的管理模式跃入王倩君的视线。在当时刚担任一中校长的王倩君看来,扁平化管理意味着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简政放权、统一指挥、消除内耗、提高效能,方方面面都为保障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有效沟通、整体互动和协调合作服务,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这正是我们的需要!”王倩君一旦作出决定就毫不犹豫。他确定了学校组织决策权要向“扁平结构”移动的方向,决心要将学校内部管理变成“一条流动的河”,突破传统的高层管理者思考、基层人员执行的模式,使每一个人的思考与行动合为一体。
有了思路,下一步就是行动。怎样真正“压扁”现有的纵向多层管理机制?王倩君经过思考,提出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二级管理模式,即:校长属于一级管理层,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教务处、办公室、政教处、后勤服务集团等中层职能部门属于二级管理层,直接受校长领导,直接对校长负责。
一下子把一长串十几个中层职能部门压至一层,形式上的“扁”做出来了,但操作起来可行性有多大?对于一所有五六百名教职工、七八千名在校生的规模庞大的中学,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育科研、招生工作上,能完全按照设想,直接对校长负责,直接指导具体工作吗?
王倩君从来不是一个形式主义者,他要搞的改革,是踏实、彻底的一改到底,绝不只是要一张像模像样的“扁平管理机构示意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他在原有处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人事处、公共教育处、财务处、招生办公室和质量监察室等职能部门和业务指导机构,加入二级管理层的行列,履行各自相应的职责,把工作切实做下去,不留一丝空缺和漏洞。
莱州一中高一年级有47个班,如何强化级部、激活能量、有效管理?王倩君将其划分为6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单元,通过竞聘任命了6名部主任。划小了管理单位,收缩了管理跨度,管理效能大大提高。王倩君还在三个级部采用校长级部负责制,在原有级部管理基础上,每个年级安排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统筹规划,形成校长、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一贯到底的线性管理结构。在“说到、做到、有效”的新管理要求下,莱州一中一改过去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完全凭业绩、能力来体现个人价值。
“一条流动的河”的管理理念也体现在教学中,为了满足不同基础、不同爱好与特长的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莱州一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目前学校拥有理科、文科和音体美三大教学部,形成了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以艺体教育为辅助,各学科齐头并进的教学格局。
【管理创新不是“说”出来的】相关文章:
爱要大声说出来08-21
征文:爱要大声说出来08-17
跟班主任说创新08-17
班级管理创新08-19
爱要大声说出来作文700字07-07
表演出来的班级管理08-17
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08-17
班级管理创新浅谈08-17
教育管理 - 教育与创新08-17
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