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发展性评价之我见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应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难怪不少教师都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觉。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才更有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一、端正评价思想是做好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只有评价者确立正确的评价思想,才可能科学地设计和操作实施评价,才可能合理地处理和应用评价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有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比如,对于教学的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教学有两个层次,"教学生"是第一个层次;"教学生学"是第二个层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如果站在当今的时代背景来看,"教学生学"就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的责任已不仅在于给学生多少信息或教会学生掌握、理解多少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质量评价的关系
对教师工作效果的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质量又是教师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从检查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个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无论学生发展的好还是差,都不是由教师的作用单方面所能完全左右的,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教师评价工作中.不能用学生质量评价的结果来代替教师评价,更不能完全用它来评判教师。反之,就可能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入歧途,可能伤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三、注重教师评价中的心理变化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来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转型时期,也会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评价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不断调整心理状态,才能适应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师发展性评价之我见】相关文章:
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发展08-13
教师评价论文: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导航08-27
浅谈发展性学生评价08-27
发展性英文自我评价01-08
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的探讨08-08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08-17
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工作报告08-12
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08-17
发展性学生评价案例四则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