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

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

时间:2023-02-24 19:41:29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他们的教育、沟通、心理健康等问题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据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占其中的80%,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的溺爱、与父母缺乏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思想隔阂。这说明父母与孩子 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那么,父母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呢?

现代独生子女的特点

  一提到独生子女,很多人就会想到“小皇帝”、“小太阳”、“421综合症”等等词汇,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理解。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就其人格特征来看表现有五大优点和四大弱点。

  独生子女的五大优点是:1)重视友谊,富于同情心和恒心;2)具有自信心;3)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4)自我提高的需求较高;5)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独生子女的四个主要人格缺陷是:1)在人格需求中,较多的孩子成就需要较低,但有较强的攻击需要;2)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障碍;3)在创造性、独立性、勤劳节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4)学习需要中认知需求较低。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独生子女一代的发展是正常的,但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在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独生子女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点与问题,并非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处环境和受成人影响的结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环境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如现代的家庭模式已逐渐转变为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结构,这使得父母能够做到优生优育,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同时为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提供了可能。

独生子女存在沟通问题

  虽然家庭环境的变化向着更有利孩子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好。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各种原因大大压缩了与孩子相处和交往的时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使得亲子关系逐渐淡漠甚至疏远,从而给孩子在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笔者在调查中接触过这样一个例子 某私立幼儿园的洋洋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洋洋3岁时就开始寄宿,每周只接一次。而且为了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硬是让孩子“跳级”上了中班,在班里洋洋是个很一般的孩子,有些课程甚至跟不上同班的小朋友,老师也不太注意他,即便到了周末接回家,他的时间也被各种特长班占满了,连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一起玩的时间都没有。到了大班,老师发现洋洋的攻击性开始增强,与别的孩子稍有摩擦,不是动手打人就是张嘴咬人,渐渐地很少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了,爸爸妈妈也发现洋洋脾气越来越大,稍有不如意就大闹,还经常说 “我恨你们。”洋洋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孩子在受到父母漠视后情感不健全的例子。

  事实上,洋洋这样的经历目前在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父母花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远远多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但大多是“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作业”、“陪孩子做功课”、“带孩子上兴趣班”等等,很少有和孩子在情感和思想上进行真正沟通的时间。还有很多父母由于平日无暇照顾孩子,感到愧疚,就想从物质上对孩子做一些补偿,在物质需求方面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或单纯给孩子购买大量的所谓“益智”类图书和玩具,单纯将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放在首位,而不去了解孩子的真正的需要。家长的重智劝德使他们的家庭大部分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或者溺爱孩子等原因,这个家庭很难有一个理想的亲子关系,从而也无法为孩子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独生子女时代的父母在孩子的沟通问题上责任重大。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关系,独生子女家庭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是不同的。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遇到问题不愿和父母说时,可以通过兄弟姐妹来解决,但独生子女在遇到问题时,则缺乏这种情感系统支持,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往往会使他们寻找家庭以外的情感支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学会与独生子女沟通

  独生子女家庭为孩子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除了有生理上的需要以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要。只有那些在心理发展上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他们才会更有安全感、才会性格开朗,情绪愉快,从而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与独生子女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要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尤其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尊重,把本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很大程度上使孩子从幼年起主动性及探索需求就被抑制,从而影响到孩子个人情绪独立性的发展。

  在尊重的前提下与孩子沟通,就是尊重孩子参与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参与的权利就是“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获得重视”。很多父母和成人大多对儿童的参与能力持怀疑态度,甚至不认为孩子具有参与的能力,所以才会包办代替孩子一切事情,从而导致与孩子的激烈冲突。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婴儿时期,常常咿咿呀呀地和你们“对话”,对大人的回应会有很积极的反应。这就是孩子自主参与的萌芽。同样,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进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孩子单方面的要求,而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丧失参与的能力,失去与父母沟通的兴趣。

  一位在上初中的女儿告诉她的妈妈 “妈妈,我们班有早恋的了。”如果这位母亲只是简单地以“你可别跟那些人在一起玩了,学不出好来”来回答孩子的话,这样的回应无疑是告诉孩子“你的判断力不足以判断这件事的对错,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其结果是孩子开始对母亲产生反感,以致今后有什么事也不会与母亲沟通。如果这位母亲不要对这件事表示得大惊小怪,而是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耐心地正确引导,效果会更好。

  最近,党中央专门就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召开了会议。其实,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国家和学校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家庭的责任。父母的言传身教、及时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孩子的思想教育问题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蓝极速”网吧的大火、十几岁少年砸向亲生母亲的铁锤,这些悲剧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酿成的苦果。父母和老师枯燥而单纯的说教在孩子的心里除了产生逆反以外,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只有在平时和孩子推心置腹的点滴沟通中,才会在孩子的心田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诚然,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但教育只有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果,尊重孩子,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信、自强。因此,在与独生子女的沟通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在有关他们发展的事物中应该是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能力,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虽然这种参与方式并非父母所期望或所了解的。独生子女不应该是父母期望的复制品,他们自诞生以来就是拥有独立的个人存在意义的人,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尊重孩子参与的权利,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相关文章: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12-17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03-15

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08-26

历史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沟通08-20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15篇12-22

如何与家长沟通的心得体会03-07

如何与孩子沟通心得体会11-29

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和训练08-06

在临床护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