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德育,怎样才有效?
当我们把一个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送向社会时,一个道德的孩子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不道德的社会环境,需要重新做出艰难的道德抉择,结果会是怎样?面对我国3.67亿未成年人,这种沉重的假设并非杞人忧天,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在青少年德育这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我们应该为孩子做点儿什么?怎样做才有效?
为了明天,人人有责
主持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个十分重要的文件,制定颁发这个文件的背景是什么?
吕同舟:《意见》的制定和发表,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既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又为我们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增添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今天的中小学生,二十年后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就要使下一代人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持人:和以往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文件相比,《意见》有哪些新的特点?
吕同舟:我认为,《意见》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落实,最大的特色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能分解到各有关部门,使全社会广泛配合、齐抓共管。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分解到铁道、交通、民航等部门,要提供交通工具的方便。再有,在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发改委、财政部都有相关的任务。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
温愉新: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现在人们都渴望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样才能协调发展。这就要从教育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最终的受益者是整个民族,所以,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都理应贡献力量。
让合格家长更多些
主持人: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素质很关键。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刘季子:孩子出问题,责任在家长。有个孩子因对家里的教育不满,出走了。家长打电话向我讨办法,他说:“我对孩子非常负责任,不让他上网,逼着他念书,甚至帮他洗脚。只不过是有些坏书不让他看。”并以徐志摩诗集为例,理由是:“徐志摩爱情不专一,看他的书不会学坏吗?”我说,你读过徐志摩的作品吗?这样的书你都不让看,孩子肯定要出走的。这些家长有个共同特点,平时有很多失误,出了问题就找专家,当你指出他的教育理念有问题时,他总要强调特殊性,什么也听不进去,执拗程度不亚于难教育的孩子。
胡金凤:怎样让家长具备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学生在家的时间比在学校多,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也更直接。学校教育学生要融于集体、团结互助,有的家长却对孩子说:“别当班干部,耽误学习”,“你会做的题不要告诉别人,现在是竞争社会。”在家长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成长令人堪忧。现在十多岁的孩子,父母大多三四十岁,是“文革”十年及以后长大的,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有许多是扭曲的,这对孩子的教育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魏曼华:不仅是十年动乱期间,现在社会虽然发展快了,但贫富差距大了,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拉开了。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尤其需要关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残疾人、打工者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对社会有不满情绪,对学校的正面教育持有质疑态度,初中还好一点儿,到了高中就更明显。另外,富裕家庭,尤其是“大款”的孩子,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大问题。他们觉得钱能够解决一切,择校、请家教、攀比名牌就是他们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些孩子不听老师管,学校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也不敢真正管理,很容易出问题。
主持人:家长不是不想教育,而是不知道如何教育。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魏曼华:现在国外提倡亲职教育,就是双亲的职责教育,做父母的,必须参加家长资格培训并拿证书。亲职教育包括从怀孕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年的整个阶段。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脱节的,缺乏一个桥梁,应该给家长办培训班。教育不是单向的,要让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面互动起来,一起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胡金凤:经验证明,不同家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尝试办家长学校。我考察过,德国的家长教育很严、很规范,除非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并被规定到家长的义务条例里。它是晚上开办,给家长讲怎么教育孩子。咱们的家长学校可以让社会来办,可以在社区里开办,这对建设精神文明也有好处。
温愉新:这些意见我特别赞成。另外要对家长实行监护人资格认证,如果判断父母对孩子虐待或教育不当,就要取消监护人的资格,甚至起诉。
着力追求有效的教育
主持人: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环节。现在的问题是,德育工作怎样才能做到孩子的心里去?
胡金凤:我们的师资队伍质量及其继续教育都面临不少困难。新颁布的《意见》规定,要选派思想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当班主任,我们师大二附中是市重点,算得上名校了,共有82个班、300名教职员工,但要保证82个班主任全符合优秀的标准还是有困难的。现在,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断档现象。先是受十年文革的冲击,后来搞经济建设又有一批教师下了海,三四十岁、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师资普遍缺少。现在更多的是年轻教师,大学刚毕业,他们自己不少就是独生子女,做班主任,需要我们手把手地带。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非常多,也非常快,几十个孩子就有几十个思想,那是几十台电脑呀!一个老师只能是一台电脑,面对的是几十个思想的挑战。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是个紧迫问题。老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但一天到晚忙得不行,几乎没有再充电的机会。
主持人:请您深入谈谈师大二附中是怎样把“有效教育”落在实处的?
胡金凤: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坚持“有效教育”原则。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所有的教育,或多或少会给孩子一点东西,大多数同学跟着走就够了。我们学校提出“有效教育”,就是从小做起。比如规范行为习惯的教育,初中生十二三岁,养成好习惯会终生受益,做人的基础就要从良好习惯打起。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这四个习惯如果在初中时知道了,逐渐去做,习惯成自然了,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怎么落实?我们让全体同学讨论,什么是四种良好的习惯,全校两千多个学生说得很具体、很全面,老师集中后编出顺口溜,张贴在一楼大厅,有时做不到,就让他们背下来。
对独生子女,要让他们亲自参与和体验,才会达到教育的效果。这也是有效的教育。十几年来,我们坚持搞远足活动,清晨四点钟集合,从学校走到香山公园,21公里。学生们从小没有走过夜路,更没走过这么远的路,这种体验孩子终生难忘。
我们每年邀请残疾人艺术团来表演。演出前,我都给孩子讲,残疾人意志很坚强,他们演出最美的舞蹈来,需要花费多大精力?聋哑人跳舞时听不见,但与音乐能够合拍,他们要付出多少努力?如果我们鼓掌,盲人看不见,聋哑人听不见,怎么办?孩子们说,灯光向下打,照亮我们,我们高举双手鼓掌,让演员既能看得见,也能听得见。孩子们看演出后写道:这些残疾人虽然有跟我们不一样的身体,但他们有一颗我们无法想像的坚毅的心。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主持人: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有人讲,学校里教的是“仁义礼智信”,社会上却是“坑蒙拐骗偷”.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是成人有病,却让孩子吃药。我们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温愉新: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说得不准确。实际上是部分成人有病,让全体孩子吃药。这个“药”不只是孩子要吃,成人更要吃。有人担忧地说,当把一个辛辛苦苦教育了十多年的孩子推向社会的时候,如果一个道德的孩子面对一个不道德的社会,他要么被同化,要么被伤害。这是十分可悲的。所以,要教育未成年人,先要治部分成人的病。国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有效的措施去治理,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努力扫除社会丑恶现象。要抓住中央这次出台文件的机遇,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使社会形成一种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社会共识。
孩子也要吃“药”,但吃的是增加免疫力的“药”.我国未成年人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受媒体影响很大,社会上乌七八糟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孩子,完全杜绝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因此,学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要提前给孩子灌输一些基本观点、基本信念,提前给孩子打一针“疫苗”,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们这一代人,完整地受过建国初期17年的教育,培养了成熟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人生信念。经过“文革”折腾,家里受冲击,上山下乡,有的挺惨的,但是,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说社会主义不完善,可以讨论;如果说社会主义得推翻,绝对不行。
主持人:时代不同了,现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反差很大,如何认识社会的负面影响?
温愉新:以前社会舆论与学校教育是呼应的、一致的,是有作用的。有个话剧叫《千万不要忘记》,那时个别人追求享受、金钱,但是不成气候,通过学校教育就可以。
刘季子:现在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一些不良的东西冲击了学校,冲击了孩子。孩子对许多事情没有鉴别力,对一些坏的东西信以为真,对好的东西却将信将疑。毋庸讳言,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讲诚信等不良风气已经浸染了许多青少年,他们又把不良风气带进学校,带坏了其他孩子。
魏曼华:现在对青少年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一个是电视,一个是网络。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扬的价值观、道德观,与我们的正面教育是相悖的,尤其是暴力、金钱、色情。孩子们以为那就是真正的社会,学了那套东西就成熟了。这些不健康思想危害之深,有时甚至超过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
主持人:温愉新先生提出的“孩子要吃增强‘免疫力的药’”的观点很有新意。您能具体谈谈吗?
温愉新: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几条根本性原则。第一要诚实守信,今后无论是做人,还是搞经济,这一条都缺不了。第二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做人要有基本准则。现在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人,哪一个有责任感?第三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和人之间,人和集体之间,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否则孩子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
刘季子: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一张白纸。真善美在孩子身上永远是主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些已融于我们民族血脉的东西仍在孩子身上永续流淌。去年非典期间,有位中学生给我写信,说放假呆在家里,很孤独,特别想念集体,也特别为祖国的疫情担忧。写的是他的真情实感,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反过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培养方式,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大家长,好像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只搞知识型的、精英式的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忽视了一个道德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养成。
吕同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青少年道德的养成。最近,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的会议,强调要转变观念。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育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弘扬民族精神;第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三是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总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三个基本观念: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未成年人教育要抓出实效,真正能使孩子接受,把工作做到孩子心里去,一定要用切合他们实际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忌搞运动,那会适得其反。
1.在70%的中学建立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规范教材标准,形成推优入党机制。
2.普遍开展16岁居民身份证颁发仪式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
3.让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手拉手。
4.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雏鹰争章”活动。
5.为少年儿童创作百首体现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歌曲。
6.规范少年儿童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7.为西部少先队辅导员提供免费培训。
8.将校外辅导员注册为志愿者。
9.组织发动优秀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集体就近与未成年人大手拉小手。
10.扶持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
11.向未成年人推荐200种图书。
12.新建12个有关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
13.为未成年人上网找“社区网络文明行”的同伴。
14.确定每年9月第一周为未成年人法律宣传周。
15.建立未成年人社区评价体系。
相关链接——广电总局启动“四大工程”
建设工程:努力创作代表先进文化、适合青少年观赏的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产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格。
净化工程:所有电台、电视台等播出机构和所有电影院等放映机构,把好播放质量关,坚决消除包括广告和节目中的思想、行为、语言、形象等在内的不健康内容。
防护工程:在引进广播影视节目时,要选择内容健康向上的,艺术质量水平高的,杜绝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品进入我国内地。
监察工程:加大对整个广播影视播放市场的监管力度,使得各项政策、方针、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德育,怎样才有效?】相关文章:
刍议怎样才算好课07-24
鸽子怎样喂食才合理07-25
怎样才算“读到了家”08-17
简历怎样写才“抓人”08-15
父母与孩子怎样做有效沟通?07-22
简历怎样写更有效08-15
求职简历怎样写才抓人08-06
新股市值配售怎样才公平08-05
实践经历怎样撰写才打动人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