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方针反映着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关系教育工作全局的总方向。教育方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情在变化,教育方针相应要作更新。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回顾历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正反映了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被确立,教育方针在改革实践中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为适应新形势需要,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教育方针的新表述,后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经一定的立法程序在《教育法》中加以规定,大大强化了教育方针的导向性。《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因此,这一表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以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为背景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我国已进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而教育与人才培养是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象牙塔”式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了解教育方针制定的背景和依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方针的内涵,提高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科学性。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二是时代性。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三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教育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必将指引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将有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革故鼎新。
全面理解和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是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育方针的丰富内涵,自觉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做出应有贡献。当前,我们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扩大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关心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二是以人为本,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改革创新,增强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改革创新,永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相关文章: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08-17
十六大报告的新观点08-17
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新规解读08-05
六十六大寿贺词08-24
对小数性质表述的商榷08-07
十六大报告学习体会08-16
好课,能否这样表述08-17
甲方代表述职报告08-24
医药代表述职报告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