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

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

时间:2023-02-27 09:25:36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

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    在现实的教学大环境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个孩子假若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他便会认为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分,果然,他后来的学习,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甚至于可以说比较差;一个孩子假若认为自己五音不全,没有学习音乐的天分,决不可能将歌唱好,将舞跳好,那么生活中就会证明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

其实,这一切大都是由人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和个性创造领域的一大突破,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它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而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简而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某种人的标准去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子的人。比如: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失败型的人时,那么,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于机遇也完全对你有益,你还是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来证实自己的失败。就拿一个因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来说吧,就是因为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学数学的天分的人,在学习中,他会处处找到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的例子,这样就致使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

而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成功型的人时,你也会很自然的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位学生起先可能并不出色,但他从不言败,总是从容不迫,他总有一天会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由此可见,人的自我意象是至关重要的,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某件事的结果,甚至于人一生的命运。在这样一个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中,要使受教育者做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应该从更广,更全面的角度上看待受教育者所受的教育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学校的教学当然是起主导作用,但只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来自社会,来自各个家庭,他们必将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他们自我意象的形成也必然带有社会和家庭的痕迹。从痕迹中显现出来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合理的,有不当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人的自我意象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两年的教学中,我更体会到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对孩子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呢?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能否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是关系家庭教育成败得失的大事,也是学生形成良好自我意象的前提条件。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现象纷繁复杂,良莠并存。而年纪尚幼的儿童正处在生理、心理不稳定而可塑性强的特殊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有可能难辨好恶、优劣、真伪、美丑,因此,父母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象呢?

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而言,父母是“真理的象征”,是“正确的代名词”,对孩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遵纪守法观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孩子尤其要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的教育,要教孩子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信念,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个人主义。

二要培养孩子应有的自信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纵观现实,一些孩子依赖性强,碰到困难手足无措,胸无良策,丧失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钥匙;可见,开展对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切不可忽视。教育孩子要做勇敢的自信者,以自信给孩子胆识,以自信给孩子激情,以自信给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三要加强对孩子的自尊教育。孩子对社会现象的评判缺乏鉴别力,家长就需要教育孩子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自尊意识,加固思想防线,着力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用自尊的力量激发孩子的积极进取热情,做好事的荣誉感,做坏事的羞辱感,使孩子知耻而后勇,避免出现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二、力求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有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不一定会听,但却肯听教师的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思想、行为、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熏陶、影响着学生。儿童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耳濡目染,往往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调准,而这种器乐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古人亦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教师道德具有极强的率先典范作用。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自我意象的关键所在。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呢?

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信任。我们的教育还是桎梏太多,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偷窥他们,甚至因学生暂时的不觉醒、不开窍而失去信任,而往往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总是会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

二要对学生有更多的期待。期待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聪慧的悟性、敏锐地直觉、丰富的情感,总是在期待中自觉或不自觉豁显出来的。这种期待或许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很多时候,教师缺乏期待只是因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又不愿正视,学生成了我们束手无策的替罪羊。没有期待支持的教育是充满荆棘的教育——学生回头不是岸,向前可能也不是岸。

三要对学生更多的发现。学生的灵智和欲求,总是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之时,稍纵即逝。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学生身上不是缺乏灵智和欲求,关键在于我们缺乏发现。这种灵智和欲求,往往表现在他们的眼神里,表现在他们的颔首中,表现在他们的微颦里。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要“于无声处”去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四要对学生有更多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温婉的批评”,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一句体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态势,都能唤醒学生沉默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三、利用周边良性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可以说,周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而对那些还没有确切辨别能力的却善于模仿的孩子而言,其影响力更是深广,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在《三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邹人。少年丧父,靠母亲倪氏纺纱为生。幼年时期,性好模仿,不好拘束。其家原邻近墓地,孟轲游戏时就学埋死人,“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认为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把家迁到集市附近,孟轲又学人做买卖,“其嬉戏为贾市”。孟母认为也不是好居所,又迁于学宫之旁。孟轲朝夕学为揖让之礼,进退周旋之节,孟母认为这里才是适当的环境,最终定居于此。后来孟轲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成为儒家宗师。

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因为她明确地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和孩子的可塑性,而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会造就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可以说,周边环境,周边的社会舆论,时时都在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而对小孩子的影响力就更是深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假若家长、老师、邻居、亲戚、朋友……常常称赞他(她)们,、他(她)们,一般状况下,这些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显得很自信,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并会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而一些学生,假若家长、老师、邻居、亲戚、朋友……时常批评他(她)们,责备他(她)们,一般状况下,这些学生就会比较固执,比较偏激,不易与人相处,尽管他(她)们或许很聪明,却往往会自暴自弃,假若引导不当,甚至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而体现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当前人们在为其子女就学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看重于文教区或文化气息浓厚、学习气氛浓烈的学校,可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环境之于人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甚至于将来,周边环境,周边社会舆论对人的影响力都是极大的。我们时常说,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那么在今天我们就必须为孩子们的将来负责,我们就必须为孩子们创设好的周边环境,良好的周边社会舆论,以利于他(她)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既不高估自己,更不低估自己,而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我。

四、利用知名人士的心理暗示,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曾经有几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来到某个学校中,转了一圈后,然后指着某几位学生对全校的老师说,这几位学生以后一定会成为极为出色的人,当时这几位学生其实在班中都不算是非常突出的人,甚至于有几位还是班中成绩、行为等都不是好的人,可自那以后,他们成为老师、同学的焦点,似乎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这个结果到底会什么样。几年后,这几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特意问起这几位学生,校长很自豪地告诉他们:“你们的话真有预见性,这几位学生不仅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而且还上升到更高等的学府进修去了。”这时候,这几位心理学家才告诉在座的老师,他们其实只是随意的点了几位学生说他们会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有什么先见之名。

那么,这几位本来是良莠不齐的学生为什么后来都会非常的出色呢?这实际上和心理学家及周边人群的心理暗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这些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就产生了某种优越性,形成一种“成功属于我”的自我意象,又因为人人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这样就必然会促使他们,努力争取成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挥周边知名人士的心理暗示,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五、唤醒和发展学生内在潜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作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粹”的人,天生蕴藏着巨大的情感资源和智慧资源。但是由于教育环境和条件制约,人在智力、能力、人格诸方面,几乎都是这种类型或那种类型的“半醒”者,即人类自身的资源,只不过被开垦和利用了小小的一部分。因此,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我们之所以为教育者,就该去唤醒学生内在的潜力,并发展其潜力。

唤醒什么?  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欲求。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这表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征他不满足于已有定论,不相信唯一答案,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表征为他对当下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与否定,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况的企望,以及实现这种企望的“自我筹划”。教育应该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性中奋然而起去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已故的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让学生发现这种自我观念是错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的这种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有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所以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学期各科成绩平均91分,成为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为成绩太差被退学,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却成为全优生。一个姑娘拉丁文考试四次不及格,学校的辅导员与她谈过三次话后,最后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如:我班里有位男同学,在刚上中师一年级的时候,他自认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善习作的人,因此,甚少说话,也很少写作文,甚至于怕写作文。当然,在大家的眼里,他就也是这样一个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都说他很会说话,说他的文笔很好。此后,他通过锻炼,真的变得能言善道了,而且还上了大专文科班。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正是因为他们都做到了一点:因为他们唤醒并发展了自己的潜力,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自我意象,形成了良好的新的自我意象,从而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所以我们不能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某种人的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我们需要去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以发展他们的良好自我意象。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人民相联系,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具有良好自我意象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它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迎刃而上,百折不挠,不断进取,达到成功的彼岸,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因此,对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可以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经路途,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崭新的窗口。  

林小芬简介 简历:相信自己,亦相信别人。 只信更好,却不信最好。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 还未过去的快去把握。

[1] [2] 下一页


>地址:温州市梧田镇 邮编:325014 

     

上一页  [1] [2] 


【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另一窗口】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08-17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08-16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论文08-15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08-17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势在必行08-05

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08-0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08-0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九)》08-16

培养良好的集体心理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