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27 09:25:4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开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        ——在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方针政策。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决定》强调:“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明了农村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不仅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落实科教兴农方针,开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新局面,首先要深刻领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际经济、科技发展来看,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本世纪,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新发现新发明日新月异。特别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研究等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能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必将有力地推动当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深刻地影响下个世纪的发展。从21世纪农业发展来讲,开展农业科技革命,广泛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核技术、农药化工技术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起步快,来势猛,推力大,它将带动农业观念、技术、生产体系和生产力水平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发达国家竞相攻占现代高技术制高点,以获得其产品的最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新角逐场。邓小平同志说过:“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要靠生物工程,要靠高科技。”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发达国家的一半。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并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能够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加快人才培养,走科教兴农的道路。没有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就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从我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夺得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全国还有4200万人尚未脱贫;农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回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要解决上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21世纪农业生产要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进而实现现代化,更必须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者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新世纪我国农业跟上时代步伐的希望所在。       从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有9个省、直辖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73%。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教育思想、办学体制、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还有约27%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很薄弱。全国约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20%左右。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       总之,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要适应这些阶段性变化,在新的起点上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没有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农业和农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而教育不同经济、科技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同样不能很好地发展。       二、进一步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这是对20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也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教育要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198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东平度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要求农村教育一定要面向本地需要培养人才,并决定在全国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燎原计划”。此后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和30个地区联系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1?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必须由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2?必须根据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不断改革农村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必须实行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4?必须实行农科教结合,组织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5?必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科技推广中的作用;?6?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原则,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农村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否则农村教育自身不能健康发展,也不能发挥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反复重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现在的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       应当说,这些年来各地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些地方的同志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方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因而办学脱离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把农村教育主要看作是跳农门教育,甚至于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办得好坏的主要标准,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办不好教育的。在这种办学思想指导下,教育结构不合理,忽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忽视各类学校的德育、体育和美育,智育也发生了扭曲,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实践能力薄弱,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不到发挥。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地脱离了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在现实中,多年来农村向高校和外地输送了不少学生,而且也出了很多人才,但如果年复一年,当地经济仍很落后,农民群众依然贫困,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未来几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从我们的国力看,这一发展速度应该说是很快了,但我们必须看到,仍有85%左右的同龄青年是上不了大学的。这些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将成为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不仅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把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青年都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劳动者,农民群众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获得成功。       三、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应当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当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能够承担起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因此农村各级各类教育都要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打好“两基”攻坚战,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方针的奠基工程。农村是实现“两基”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继续将“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已经通过“两基”验收的地方,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扎扎实实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控制并降低初中辍学率,同时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二片地区,要按照规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做好验收工作,切不可盲目赶超进度,追求县县达标。“十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积极进行农村初中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要适应、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学生走向社会服务。黑龙江省宁安市、重庆市潼南县把绿色证书教育引入农村初中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能经营、会管理,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农业生产后备军,有效地落实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种做法,既可以为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服务,又能使返乡的学生具有一定择业与创业的能力,为毕业生成长为新一代农民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是在农村贯彻《义务教育法》,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学生服务家乡的意识和参与家乡建设的能力,是农村教育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扎根建设农村的教育。要把多种形式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途径之一。要加大农村扫盲工作的力度,把文化知识教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农村教育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最直接的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差距还很大,仍然是农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各地要在打好“两基”攻坚战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首先,要从调整教育结构入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现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实行更加灵活的招生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允许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入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各地都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办好农村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每个县都要建设好一所骨干职业学校,多数乡和村都应办起能常年开展培训活动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要抓好农村小学后、初中后分流,要使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都受到不同年限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自主择业而且能自主创业。职业和成人学校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适应,努力办好农业类和农村急需的专业。现在有一些地方,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脱离当地实际需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向大中城市、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上,这种现状一定要尽快改变。       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产教结合,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邵阳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各地都应当像邵阳市这样,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和编写体现农村发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要重视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为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办好单独或共用的实验、实习基地,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校外和学生家庭实习基地。努力使学校的生产、实验、实习基地成为当地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辐射的示范。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农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加强编制管理,精减富余人员,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制定政策,鼓励中小城市和县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加强农村与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可聘为高级教师职务。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到经济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当前要特别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作用。今年,教育部将重点抓好50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各有关高等院校都要注重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培训合格师资。       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各类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实行三教统筹,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沟通的教育培训网络。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设置调整。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发挥一个基地多功能的作用。建立起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抓紧培养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乡镇企业管理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一两项脱贫致富的实用生产技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适应农村产业化需要的生产技术,使一部分农民获得“绿色证书”,适应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需要。对于务工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要在农村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教育,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为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作贡献。       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扩大农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农村中等职业、成人学校要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逐步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       3?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主动为农业和农村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发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农科教结合,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科技推广就没有源头活水,就很难提高农业科技的含量。高等院校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路子。要把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农业与农村,开发、推广农业和农村急需的先进实用技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推广脱节,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技术,一方面科研院所的成熟技术下不去。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高等农林院校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要像河北农业大学那样,长期坚持不懈地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农业综合技术承包和建立服务机构等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要像湖南农业大学那样,通过实施“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工程”,依托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把农业科技辐射到广大乡村。理工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渠道,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全教会的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大批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2] 下一页


人才,也是容纳高职人才最广阔的地方。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农村,培养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要扩大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招生比例,为农村各类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要创造条件,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       四、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新局面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是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是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教兴农方针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认识统一到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来,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站在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将农村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作为农村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要经常关心和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以及检查和奖惩制度,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农村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温家宝副总理在一个批示中提出:“农业科研、教育和科技推广应该统筹规划和部署。现在,农业科技研究课题重复,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农业一线科技人员缺乏,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根据温家宝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文件,拟定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科教结合的措施。目前已经充实调整了全国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强化对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应健全相应的办事机构,落实人员和活动经费,确定工作目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各地要像邵阳市那样,在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建立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筹师资和技术力量、统筹兴办各类基地、统筹主攻方向,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力量统筹起来,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强劲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在综合上下功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一把手要亲自抓综合改革,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处理好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机制。要制定新形势下综合改革的规划目标,落实好工作机构、人员和活动经费。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以抓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的新跨越。根据“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原则,继续总结、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工作,继续推动“燎原计划”的实施,抓好一批新形势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机制。明年将表彰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在农村作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继续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中央已经决定,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确保完全用于教育。要在保证实现“两基”目标的同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舍得在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方面加大投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支持农村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发展,并对其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土地相对宽余的农村地区,政府和基层群众组织要划拨一些土地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土地紧缺的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社会各方面也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上一页  [1] [2]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落实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05-1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意综合能力培养08-17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08-17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音乐教学改革08-07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08-17

×县深化深化企业改革情况的汇报08-1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评报告08-15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08-16

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扩展与深化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