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王久高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 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观察和操作,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会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拿出已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然后将准备好的沙子用圆锥体容器盛满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看几次倒满,可以让学生多作几次。学生通过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满,并且几次实验的结果都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圆柱体容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容积的3倍,若不计容器的表皮的体积,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样,学生在上节得出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 1/3。若用字母表示则为V=1/3Sh。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维推理,不仅使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而且还牢固地掌握了圆锥体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 质疑问难,启迪思维 从原有的教学基础出发,通过直觉或逻辑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质疑的时机,把问题摆出来,使学生围绕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解疑的积极性。 又如,我在讲解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出示环形图介绍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形 提出问题:图中阴影 环形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围绕上图和提出问题思维活动:环形部分=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3.14×72—3.14×52=75.36平方厘米。当然,在计算时有的同学将上式用提取法得出:环形面积=3.14×(72—52)=3.14×24=75.36平方厘米。得出上式的学生在一般思维基础就产生了飞跃应及时表扬。那么,从此以后学生在计算环形面积时只须掌握大小圆半径,便可轻松简便计算了。 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发散思维去解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思维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在学生自己探索寻求答案的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有效地启发教学过程中的思维主体 在教学中,知识是思维的对象,学生是思维的主体,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要使思维主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孤立地着眼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而要解决教学思想这一根本问题。 第一,只有从学生的思维主体这一认识出发,才能在全部教学过程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教学过程始终是思维主体的参与过程。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在于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如知识阻碍,能力障碍,家庭、社会等因素引起的矛盾,并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行显和习惯进行矫正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学行为。 第三,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课堂教学永远不应一刀切,应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各自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都加入到引导思维主体,正确思维这一教学行列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那么,我们从事的育人事业前景将充满无限希望和生机。 王久高 2002.4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08-22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08-18
例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8-18
浅谈语文思维能力培养08-24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文思维素养的培养08-16
浅谈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培养08-1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08-16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08-18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