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与结构模式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是他在1982年针对语文教学的“讲读”模式提出的一种新构思。他指出:“导读”的“导”,指教师的因势利导,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限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导”而不是“牵”(导而弗牵),是启发、指导,而不是注入、填鸭;“读”,则指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和能力训练。他认为教师“导”的水平,决定着学生“读”的质量,而学生“读”的状况和潜能,又影响着教师“导”的内容和方式。“导”和“读”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构成了导读过程中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相互制约、又彼此合作的关系。毫无疑问,对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科学的教学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主平等的教风。 下面试就“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两个方面从整体上勾勒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的基本轮廓。 理论设计 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志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教师为主导”,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但这个命题同时又规定教师的这种领导、支配地位只能通过“导”而不是“牵”或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说教师发挥其领导、支配作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去,使他们的智力潜能得到尽可能充分的“释放”。 “训练为主线”,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了“训练”过程,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必然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副线”。 综上所述,“学生为主体”是导读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结构模式 “基本式”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总称“四式”,与“三主”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 一、自读式 这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二、教读式 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 三、练习式 这里的“练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的作业。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对新获得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二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原则,重视应用,因为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四、复读式 这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又“知新”:这就是“复读”。“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
【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与结构模式】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导学结合的整体阅读训练模式08-18
浅谈“学案助学法”的理论与模式08-17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08-20
“学案导学”模式下物理实验课08-17
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08-24
“三导一思” 课堂教学模式05-24
浅析互动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08-26
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早期社会权力结构08-17
供求理论下汽车销售商业模式探究08-18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