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改水平高不高要看管理好不好
本报记者赵小雅 江苏教育厅在推进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加强了组织领导与调控。他们知道——课改水平高不高 要看管理好不好 2003年秋季,江苏省13个地市、106个县(市、区)的小学起始年级100%进入课程改革实验,86个县(市、区)的初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可以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江苏省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针对前一阶段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全面推广阶段的新要求,江苏省教育厅把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的中心工作来抓,以保证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从提高规划水平开始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说,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是一次重大转折,要提高全面推进阶段课程改革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提高规划水平开始。为此,教育厅在对课程改革问题综合分析与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实验的主要任务,即“扩大实验范围,加快实验进程”和“丰富实验内涵,提高实验质量”。围绕两大任务,确立了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从2003年秋季开学,全省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进入区域推进阶段,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省级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外语教育。二是加快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在这方面,江苏省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比如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制度已在全省建立,不少地级市已经尝试在部分科目中实行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表现被计入中考总分当中;化学、物理等科目的实验与操作考核被当作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改革。但是为了让考试评价更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江苏省正在制定全省统一的考试与评价改革指导意见,以保证中小学评价考试改革在基本方向上始终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致。三是促进新课程的均衡推进。根据全省的情况,确立了四个方面的均衡目标,即区域之间的均衡,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的差距;农村学校和乡镇、城市学校之间的均衡,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抓好国家课程、学科课程的同时,重视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四是加强校本建设,在课改中形成学校发展新机制,提出在校本建设中要加快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和完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形成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加快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推进校本管理制度建设和创新。 全程监管提高管理水平 规划对课程的推进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监管也十分重要。在过程管理中,江苏省教育厅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使培训工作系统化,过程培训制度化。全省加大了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在培训内容上坚持通识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协调,建立了基地培训、教研培训和网络培训三个系统。在跟踪培训、滚动培训等过程性培训中,探索出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定期交流等灵活而有效的方法,并把它们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工作规范。 二是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和引导。建立了课改实验区的联络员制度。省里给每个实验区安排一至两名联络员,联络员每月至少在实验区进行一次调研,教育厅每月开一次实验情况月报分析会,对实验区进行监控,加强交流与指导。目前,江苏省各市、县也相应制定了联络员制度。全省还每年组织两次评估,各地、市也分别组织对实验区的市级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估在课程改革中的监控、指导和交流作用。 三是努力建设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全省组织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制度的建立等不同专题的研讨活动。同时,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实验区普遍建立了学科中心教研组,形成了由中心学校负责全乡镇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制度。同时,全省在省、市、县三个层次上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帮助学校建立新的制度。 提供条件创设环境 构建信息化平台是江苏省推进课改的一个重点目标。目前,全省建立了课程平台意义上的网络,基于新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师生创造性探究活动的需要,更新了中小学实验装备。同时,各地、市都加大了对课程改革的专项投入,作了广泛的社会发动和宣传,初步形成了全社会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良好风气。 《中国教育报》
【课改水平高不高要看管理好不好】相关文章: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08-18
课改培训体会08-24
课改培训心得08-21
刍议课改论文05-31
课改教学反思04-07
课改心得体会:实践课改不能剑走偏锋10-04
课改工作计划08-24
课改经验总结08-18
课改的体会心得08-18
学校课改交流材料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