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即将迈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信息革命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现在正步入信息社会,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80年代,计算机就已开始进入中学课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几乎每—所中学都配置了计算机和微机室,并开设了计算机必修课或选修课。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则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这都需要 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从以—F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之前,必须先破除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阻力——神密感。经调查,我们发现在乡镇中学有90%以上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刘·计算机感到很神密,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好奇心却缺少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密感,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只要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有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对此,我们做了一次试验:把新初一年级8个班分成两组,一组4个班级在没有了解计算机任何内容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虽然上课教师在让学生操作前作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同学能完成操作任务,有的学生甚至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操作,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不能实现;另一组4个班级,在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之前,我们先用一节到二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简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吏、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 以及计算机的各构成部件和它们的作用,之后再上机操作时,学生的心里有了底,操作表现积极,敢于动手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就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完成。其次,要让学生成功完成三个到四个操作任务,给学生一个能够驾驭计算机的感觉,增强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些操作任务需简单且容易上手,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汁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声音与图像融洽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二. 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着手。人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中小学的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与经验相关联的,仍然需要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画图”着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强,学生兴趣也较低浓厚。首先让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并让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包括菜单栏、工具箱和颜判.盒等),最然后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画自己喜欢的画,多画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绘画的热情被提高了,不仅能用计·算机绘出图文并茂的图片,而且很快熟悉了Windows95/98操作系统的——些基本操作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一般具有相同的窗口外观和同样的操作方法,只要学会了其中的一种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就不难掌握其他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了。通过“画图”这—软件的具体学习,学会它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用它画出各式各样的图象,使学生产生好奇和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并将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较容易地迁移到新知识、新软件的学习中去,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学习,学生有发展的后劲,能终生受益,学习的动力也就源源不断。 三. 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新时期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期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臼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张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张贺卡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四.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 游戏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计算机必将朝着内容更为宽泛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比如,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或者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迅录来管理班级,甚至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比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好。
【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08-18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17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20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8-20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11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08-15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08-18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08-20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8-20
在体育课中让学生产生兴趣,获得能力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