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时间:2023-02-27 09:26:4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摘要]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美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美的和谐,美在无言,美在节奏。       [关键词] 境界 美 和谐 无言 节奏              “境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它是一种具体的境况。如思想境界,指的是某人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定的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具体的状况、具体的情况。由于教学是在一定的场合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就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与一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境况,具有“场”的特点。又由于是在一定场合下,一群人的活动与交往,因此,还具有情感性。其实,只要有人的参与,没有“情”的“境”是不存在的,哪怕是纯粹自然的“境”,只要一有人的融入,便映上了“人”的色彩,打上了人的烙印。       境界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的差异性。大凡境界,都具有高低、优劣之分。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美的境界。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迈进;而美则是向着善的目标迈进的最佳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真”就是真理性的知识和科学性的规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规律性的语言(或言语)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文章知识和文化知识等,当然,还包括一些更加具体的操作性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规律也即是知识,只不过是操作性的知识罢了。整个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以这些基本的知识教学为基点的,没有这些基本知识的教学,其它一切都是枉然。当然,或许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列出其它的关于“真”的具体内容。但不可否认的却是,不论有多少种关于“真”的理解,也不论这些理解有多大的差别。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语文教学离不开真理性知识和科学性规律的教学。       真理性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性规律的传递,目的都是一个,大而言之,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小而言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在目前,比较功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这就是“善”。语文教学,就是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美。当然,这样的表述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对语文教学而言,仅有这样的抽象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实践的语文教学,“美”是通向善的最佳途径。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向目的的道路有多条,但求美的道路无疑是最好的一条。因为美本身也是一种善。它本身即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象建设美丽的国家,装扮美丽的城市,装饰美丽的住房,穿戴美丽的衣帽,这些都是人们为之而奋斗的重要目标。它们既是美,也是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人们千方百计设计美的教学思路、美的板书,力求用美的语言引导,乃至穿美的服装,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其实,不止是这样,美还不仅仅具有手段的价值,它本身就是老师、学生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这种把美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最为典型的体现在各种名目的、作秀式的优质课、公开课上,从教学手段到教师穿戴,从一举一动到一问一答,从发言顺序到问题答案,不是都力求完美吗?只不过这种所谓的“完美”,仅仅具有表演的一次性价值,只具有表面的、形式主义的美学价值罢了。这种作秀式的表演,就从反面向人们表明:语文教学中对美的追求是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的追求。这样,美本身自然就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善。       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是我们对比较功能的一种认识。既然有“最佳”,就肯定有一般、有不佳。美既然是最佳,那一般就是求真,不佳就连求真得任务也难以完成。让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同是教授刘永的词《雨霖霖》,三种不同的教法就显示了三种不同的境界:       有位老师说:       “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凄清冷落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的叫了起来。在长亭送别的人漫漫饮酒,细细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也停了,舟人催促,该是起程的时候了。——这首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我国十一世纪缠绵的送别图……”       接着,老师放《雨霖霖》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昆曲声腔。在悠扬悦耳的箫、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文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了词的境界。       另一位老师则这样开头:       “在宋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名叫刘永,他有一首著名的词《雨霖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刘永的这首词。”接着介绍作者,介绍时代,布置学生查字典、词典,扫除生字、生词障碍……       还有一位老师,他这样上:       一进教室,就叫学生翻开课本,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把这首词中的所有生字生词全部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全部抄下来。然后,逐句讲解……       三种教法,三种境界,高下分明:       第一种,先用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那个凄清冷落的深秋。录音磁带的播放,又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氛围。学生渐渐地进入了角色,就沉浸在语言、乐曲、歌唱的情境中,体验、领悟作者的心境。这就是美的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受到美的熏陶。       第二种,那是实实在在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知道刘永这个人、这首词,而且还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培养了学生使用语文工具书的能力。但这种方式,平淡枯燥,只有硬梆梆的知识传授,没有情感,没有形象,更没有情境可言。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这是一般的求真的状况。       第三种就一般了,由教师一个人全部包办,学生处在完全被动听讲的地位,思维处于抑制状态。       一比较,高下立分,就可以明白最佳境界之所以然。       语文教学中真善美的统一,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探讨,更是实践上的具体操作。其实,任何理论上的好设想、好建议,只有化为具体的实践,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课堂教学,不论在何种情形下,都是实现教育、教学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都是主渠道。语文教学更不必说,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求真的基础上,以最好的、美的境界,实现对善的追求。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人们已经从许许多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有从客观物质设备入手的,有从教材内容切入的,有从教师素养进行的……。这些探讨,从不同方面给人们以启发,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路。但这些认识,这些探讨,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都是静态的论说,微观的探索,都把语文课堂教学放在一个静态的角度,进行微观审视。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探讨,虽然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操作意义,但对于整个实践的改造意义却要大打折扣,因为它蔽于微观而看不到宏观,仅仅一两个因素的美伦美焕,还难以实现整堂课的美。有鉴于此,本文着力从课堂教学的机制上进行一番探讨。       机制是指事物在运动中,各相关因素有一定向度的、相互衔接的律动作用联系。一定向度,是指向一定方向、目标运动,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指求美、求善;律动是指循着一定规律而运动,而不是盲目的、人为的动,指的是求美求善的过程,不是人为的、随心所欲的进行操作,而是遵循着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心理发展以及审美及创造美本身的规律而进行的。       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机制上看,语文教学美在何处?       首先,美在和谐。和谐是各种相关因素恰倒好处配合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只有各种因素都有机的相互作用,美的境界才可能形成。而在这诸多因素当中,教师和学生始终是两个主导因素,只有这两个主导因素相互配合好了,美才会出现在课堂。所以,我们主要是看教师和学生两个主导因素在课堂上的活动。当然也涉及其它因素。       当然,并非任何时候师生两个因素的和谐配合都具有美学价值,只有当两者的配合创造了一定的美的情境的时候,才具有美的特性。请看下面两个例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哪是美的情境:       在上初中课本第一册《夏天也是好天气》时,导入新课后,有位老师从标题的理解开始,然后,布置学生去课文中找出写“夏天也是好天气”的句子。学生配合相当好,都认真地去课文中找。一会儿,都找出来了。老师就分别让几位同学念。最后,老师表扬了同学们。       余映潮老师却不是这样。他的课堂上,处处具有美的特质。他把课文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让学生①说“理解”的话;②说“积累”的话;③说“发现”的话;④说“创造”的话。以第一个阶段说“理解”的话为例。在导入新课之后:       师:夏天也是好天气,它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怎么说?这样 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比如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太阳不肯回家去。各人自说自讲,并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先预演一下。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以句话)       ……       生: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小女孩可以穿花裙子。       师:多么秀美呀。       生:夏天也是好天气,它是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师:这是说,在很热的时候,我们的心很静。       ……       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两相比较,前者,虽然也有师生的密切配合,但总让人感觉到有些许遗憾。遗憾在哪?在于没有情感的渗入,只有干巴巴的对话,干巴巴的课文朗读,毫无美感可言。后者却不同,学生的发言,老师的点评,都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美感。       其次,美在无言。美的形态有多种,有时,无言也是一种美。所谓无言,就是没有言语的参与,只有心灵的沉浸。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师生共同处在某种特定的情景,沉浸在其中,在感悟,在体验,在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情境很多:       有位老师教都德《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当,当,当!”录音机里突然传出了沉重、遥远的钟声,学生既怔有诧,全神贯注,寂静笼罩这课堂片刻。       接着,教师深情地朗读起来:“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沉默。教师哽住了,读不下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教师“转身朝着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这时,同学们深情地注视着教师,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敬意,仿佛这位教师就是韩麦尔。       ……       这位教师,不仅自己融入了都德所描绘的情境中,被主人公那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更妙的是,他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片段,巧妙的运用了录音机、自己的朗读、自己的模仿表演,把学生们带进了那个亡国的情境中。在这时,学生表面上的无言,其实是内心的千言万语,内心强烈的情感,难以表达的表现。“此时无言胜千言”。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在他们的成功教学中,运用他们的智慧,设计了许许多多这样美妙的片段,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课堂。       再次,美在节奏。在教学中,张驰兼顾、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课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本意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急徐行止长短强弱等现象。美国的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在《演讲六技》一书中说:“节奏是一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的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这是指艺术上的各种要素的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上,节奏主要指教学结构的疏密变化、教学气氛的张驰起伏、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等。教学中丰富的节奏,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产生美感。       课堂教学中节奏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以下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①:       教学内容主次分明。一堂课,一篇课文,乃至一个单元的教学,教师需要教,学生需要学的方面很多。但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重点内容,要重锤敲打,精雕细刻;一般内容,一语带过,忍痛割爱。这样,就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自然就会相成鲜明的节奏。       课堂气氛张驰有序。中国有句古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与驰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讲究“张”与“驰”的巧妙配合。       其实,一堂课就象一出戏一样,要有使人平心静气的舒缓场面,也要有使人紧张振奋的高潮。就是这种平缓与高潮的交替出现,才能扣人心弦,产生真正的节奏。课堂中,如果整个45分钟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舒缓气氛,学生必然感到索然寡味、无精打采。相反,如果整节课都是激情洋溢、精神振奋,学生也会因过度疲劳而思维抑制,教学效果也将适得其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地把课堂气氛由平缓推向高潮,又由高潮逐步转入平缓。使学生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迷惘,时而惊叹;时而兴致勃勃,时而惴惴不安。       教学速度安排适宜。上课的速度是教学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上课的速度应该有快有慢,有行有止,错落有致,才能形成鲜明的节奏。太快,学生一会跟不上;太慢,学生又容易走神。一味地讲解或思考,学生大脑没有得到适当休息,容易疲劳;停顿太多,或停顿时间太长,又破坏了一堂课的完整性。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节。       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调是由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轻重等各种因素构成的。上课时,教师要运用好这些因素,使自己的语言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从而用语言粘住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她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她就是用自己那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粘住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的境界形态多样,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              注释:       ① 张运辅《语文教学节奏艺术浅探》,徐大兰 涂木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邮政编码:344506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相关文章:

活: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08-08

语文 -人生的境界08-16

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在哪里?08-17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境界08-17

语文学习三境界08-17

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08-07

语文 -发现美与表现美08-16

用语文提升人生境界08-17

语文 -最佳倾听者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