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 课 程 精 神 别 解
作为一线老师,对于新课程精神的理解,很自然地,就带有更多的实践色彩。对于我们这些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与课本打交道,又天天顾望着考试的人来说,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就在于: 莫让课本束缚了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本有着神圣的地位,扮演着权威着的角色。它高高在上,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也只能照着上,不能有突破,不敢有“越雷池”的想法。 我教的是语文。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少年气盛,大有不把课本放在眼里的劲头,常常领着学生,为课本挑刺。那时,初中课本上有一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上这篇课文时,正好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来学校听课。于是,学校领导把他领到我上课的教师里,来听我的课。上课时,我对课本中关于“浮光跃金”一句的翻译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并当堂指了出来。我满以为那位教研员会对我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给以赞赏。让我没想到的却是,他竟严厉地批评了我,认为课本上的东西,不会有错的,即便是错了,将错就错,也不是你的错。尤其不应该在学生面前指出课本的错误,以免学生对课本产生怀疑,不相信课本,动摇了课本在他们心中的权威地位。 这位教研员的一席话,我当时竟把它当作圣经一样的金科玉律。从此,在教学中,对于课本,一般不敢对其产生怀疑,并教育学生,要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弄通,课本是经典,是权威,凭你们的水平敢对它产生怀疑? 现在看来,这就是束缚,就是课本对学生的束缚。长期以来,我们就是这样教课本的,就难怪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力了。 新课程则不同,他号召广大教师,不但要做课程教材的使用者,更要做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打破教材的垄断地位,突破教材的权威地位,要引导学生用教材学,不要神化教材,圣化教材。 生活的领域宽阔无边。新课程极力倡导拓展课本的内容,以生活为基石,面向生活进行教育教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活的领域无限宽广。老师的职责在于,以课本为凭借,领着学生,“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今天,很多实验教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他们超越了课本,他们或领着学生直接走进生活,或利用网络媒体,或把生活的体验带进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真正是打开门上课。 我是今年下学期才开始参与实验的,上课时,我尽力以课本为例子,但又不局限于课本。现在,我的课,大受学生欢迎。 莫让教学束缚了学生 教学是实现所有教育理想的最主要的环节和主渠道,离开了教学这个环节和渠道,其他一切都将落空。 有人认为,再好的教材,没有好的教学,也是枉然;相反,即便是一般的教材,如有好的教学,仍然可以弥补很多不足。这千真万确。再先进的教材,如果没有好的教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前几次,教材也进行了多次的修订与改革,可是,为什么仍然在束缚着我们的莘莘学子?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没有改革。教师们仍然用老方法上新教材,还是老模老样,就毫不奇怪了。 以前的教学为什么在束缚着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试想想: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在受抑制的状态,他们的情感处在受压抑的状态,没有一点自由,他们能活得起来吗? 中央电视台曾讨论过这样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投了两个原子弹。在中美两国的课堂上,两国的老师就有不同的教法。美国老师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结果谈看法,另一个是,假如你是美国总统助理,是向总统建议投还是不投?中国的老师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某年某月某日,美国在日本的什么 地方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很显然,美国老师所提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有着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完全可以尽自己所知、所能,作出独具个性的回答。中国呢?时间、地点,这些都是铁定的答案,没有任何伸缩性。本来,对于其意义的回答,是可以有独创性的。然而,我们一般不允许,只允许他们照着课本上的现成答案作答,追求所谓的标准化。 现在,我们的新课程就是倡导那种美国式的问题和答案,要求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思考的自由,而不是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框学生,去套学生,做好圈子引着学生往里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老师,应该是领头鹰,领着学生展翅高飞;老师,应该是大鱼,领着小鱼畅游大海。 语文,本来是最富激情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本来就是孕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地方。语文课,本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所有的真问题,一般都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答案。可是,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时,却常常用理性化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肢解,进行层层剖析。于是,激情没有了,个性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一干巴巴的结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我们现在乃至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莫让考试束缚了学生 若要问我们的学生:“你最怕什么?”我敢肯定,80%的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考试!”是啊,我们的考试,自古以来,就令多少人皓首穷经,又使多少人老死考场。今天,这种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仍然令我们的莘莘学子心惊胆寒。 为什么?一个字:难!一是题目本身难回答,二是答案本身难标准。 很多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试命题时,一些人常常有一种考倒学生,难倒学生的心理。一旦出了一道难题,满以为可以考倒学生,难倒学生时,有的人就会表现出一种满足似的微笑,满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乖乖地听老师的话,听老师的讲解。一句话,可以更好地教训学生。 至于用标准答案框学生,套学生,那就更典型了。尤其是在人文性极强的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中,最为明显。 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点“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意思,上课时,很少按照语文参考书上的分析去讲课,老是自己引导学生发挥一通,常常是海阔天空,领着学生独来独往。可以想象,在当年,学生的考试好不到哪里。因为,那时语文考试基本上考的是书本上的,甚至是参考书上的,并直接把参考书上的东西,作为标准答案。而我的学生,他们的答案,则大多都为老师自己的,或他们自己的。所以,我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考试成绩,常常不如他人,引来了许多议论。我左找右找,竟找不到原因。后来,一位同事点播了我,原来是我给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但我想,我不按参考书上课,学生欢迎呀,完全照着参考书上的讲,那不是束缚了学生吗?后又转念一想:我教学并不比别人差,如果学生考不过别人,那又会如何呢?别人会怎样看我?领导会怎样对我? 于是乎,只好昧着良心,照着参考书上的东西讲。果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上来了。但苦了学生,看着他们整天摇头晃脑地背我从参考书上搬来的那些东西,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但也十分无奈。 现在,新课程倡导用新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就是要让学生挣脱考试对他们的束缚,让考试成为他们发挥个性,正确评价他们素质的手段。 然而,现在的考试,还没有达到这样理想的程度,束缚学生思维的考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呢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当前,已经有的地方在部分科目中是开卷考试,如初中的政治科目;在语文考试中,有的地方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比较好的措施,注重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考试一定能够成为学生一展才华、自由发挥的手段,而不是束缚他们的紧箍咒。 莫让校园束缚了学生 新课程的成功实施,应该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应该是孕育学生梦想与激情的场所,我们的校园,应该成为培育学生个性的场所。 然而,我们的校园,曾经却成了学生心灵的屠宰场,学生思维的禁忌场。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败笔之一就在于用校园禁锢了孩子的思维,用知识封杀了孩子的想象,一个个那么充满自信的孩子,一个个那么富于想象的孩子,一个个那么富有个性的孩子,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一个又一个梦想在校园中破灭,直到变成少数人体验成功,多数人体验失败的结果。”这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多少道出了我们学校校园的真实面貌。 曾经,南京师范大学刘彩云博士深入江苏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观察研究,他发现,在儿童的眼里,学校仅仅是一种令人尴尬的场所: 学校是在教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上演人性的丑剧;一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面制订各种框框约束他们;充满幻想,激情又总是被浇灭的地方……培养顺民的地方。学校是培养一模一样“好人”的工厂;学校是告诉你要有思想有创造力而又把你往一个模子里放的地方;学校是一个上要受上级压力下要受学生怨的吃力不讨好的地方;……学校是一个等级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学校是围墙,进去的想出来,出来的想进去的地方。学校里没有滑梯与秋千,学校是几栋楼加一块空地,学校是整形医院;……让人冒险,又处处设有地雷的军事“禁区”;神圣的地狱;学校是监视器;体验“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地方;学校是比监狱稍好的地方,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集中营;学校是老师最神气的地方;学校是常有“种族歧视”的地方;好学生尽情遨游知识海洋,坏学生自由受束缚的地方;……学校是老师与学生思想剧烈冲突的地方;学校是统一穿校服的地方,是爸妈最放心的地方……是优胜劣汰的战场。 眼下,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热点。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往往只看到校园硬件建设的重要性,却常常忽视了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于是,很多学校,一幢幢富有现代气息的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各样的“室”,一样也不缺。可是,在管理上却还是传统的阶层似的,以“权”为本,以“师”为本。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平等可言。尤其是在师生关系上,基本上是学生围着老师转,以老师的是非为是非,以老师的标准为标准,对话与交流,往往成为学生们理想上的追求,而不是他们应该享有的现实。学生的建议,学生的想象,只能埋在心底。 这样的校园,就是束缚人的校园。 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理念,就是要在校园建设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我们就是要创造用心灵碰撞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智慧碰撞智慧的环境,让校园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我们给学生一片高远的天空,他们就会飞得更高、更远。【新 课 程 精 神 别 解】相关文章:
2022课程目标培训心得范文(精选5篇)10-20
2021年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5
高二课程教学工作计划03-01
高三课程教学工作计划03-07
刘亮程的语录10-28
我家的新成员作文【精】05-21
【精】我家的新成员作文05-20
复习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反思08-18
别放弃08-18
对《别踩了这朵花》一课教学设计的点评指导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