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不久前,记者参加湖北省教研室课程改革调研组,一起赴省内部分实验区考察。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验小学,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这节课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改革后课堂出现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某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里将课堂笔录和调研组课后与老师对这节课的剖析研讨一并发表,供大家讨论。
这节课的内容是接着前一天的语文课继续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教师李小东中师毕业,有12年教龄。今年9月刚通过小教高级职称。学校事先不知道我们要听语文课,因此这节课是随机抽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调研组成员A:对于如何理解课改中提出的“创造性应用教材”,如何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区,恐怕还要深入探讨。
调研组成员D:过去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很不好,但也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技能的掌握。这节课如果在阅读、讨论课文时,能对文中提到的关键字、词强调一下就更好了。毕竟认字识字、积累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相关文章:
“雅安地震”引发的思考08-18
看童话剧引发的思考04-07
从点的平移引发的一些思考08-17
假乞丐引发的同情思考作文07-03
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作文(通用12篇)02-08
一节难忘的语文课09-22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06-29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02-23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02-23
一节难忘的语文课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