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教育产业化划定边界
为教育产业化划定边界 冀志罡
教育产业化是争论经年的话题了。自政府上个世纪90年代末提出教育产业化以来,反对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到最近,这种反对的声音终于看到了效果,政府公开宣布将放弃教育产业化了。 在讨论教育产业化的是非之前,必须搞清楚,到底在哪些方面教育产业化是有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刀切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就几年来教育产业化的实施情况来看,的确解决了过去许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的待遇问题。 当然,我并不认为教师待遇只能通过增加收费来实现。但是,限于国家的财力有限,以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GDP导向,各级政府不能或不愿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际上,这正是导致教育产业化政策提出的理据之一。 归结起来,这无非就是一个教育投入的问题。由于投入不足,难以提供足够的教育产品,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受教育机会,也留不住教育系统的生产者———老师,使得教育产业化成了当时教育系统几乎惟一的出路。可以说,教育产业化是被逼出来的。 在实施教育产业化之后,一方面公立学校获得了更多的收费权力,为改善教师待遇、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源泉,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已涌现出了大量的民办学校,直接弥补了公办学校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教育呈现出了比前几年快得多的发展态势。 然而,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级学校普遍收费失控,导致中国的学费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短短数年,子女教育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开支项目之一。沉重的学费负担使许多穷孩子上不起学,进一步加大了本已很大的收入差距。在许多中小学,学生已根据家庭贫富分成三六九等,在学校里就造就了社会鸿沟。由此引发的怨声载道,使教育产业化成了众矢之的。这又导致政府叫停了教育产业化。 那么,在收费办教育和维持义务教育普遍性之间,就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了吗? 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划分教育产业化的边界。在中小学义务教育方面,以国家财力为主进行提供,保证无论家庭环境如何,都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机会。事实上,作为宪法义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它更是政府的义务。根据宪法的规定,政府是有义务为所有孩子提供免费就学机会的。政府以公共开支为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于情有理,于法也有据。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现实的情况是,单单依靠公共开支,并不能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读书的机会,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失学儿童了。面对这样的困局,一刀切的叫停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因此对各方投资办学的热情造成打击,还会恶化教育投入问题。 较为可取的办法,是教育产业化与义务教育并举。公办九年制义务教育停止产业化,以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高中以上的公办教育,以及民间办学和私立学校,则继续推进教育产业化,包括民办中小学,都鼓励其产业化经营,以鼓励民间教育投资,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并为教育市场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继续试验公办教育的多种形式,例如在浙江长兴和湖北监利行之有效的“教育券”制度。坊间对该试验多有误解,认为有产业化之嫌,有违公平。实际上,“教育券”制度与教育产业化并不是一回事。“教育券”仅仅是义务教育实现的另一种形式。学生们凭券读书,与到公立学校免费上学,是完全等价的。 在教育产业化问题上,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应当看到产业化有利的一面。更应该看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收取费用,并提供服务的产业。教育不能产业化,只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来源:新京报
【为教育产业化划定边界】相关文章:
对国学价值的认同与边界的扩大08-17
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08-17
创新与音乐艺术边界如何扩张08-18
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计划08-23
边界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08-24
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08-17
2013区民政局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总结08-20
为感动为话题的作文700字4篇08-24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