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
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 高宝立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协办的首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日前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教育专家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与走向进行了分析,既使大家了解到国际教育研究的若干前沿动态,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教育科学的新进展,必将为构建中国教育科学新的发展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先睹为快 首先,要区分教育研究与教育学研究。前者直面教育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牢牢地把学科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但二者的关系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其次,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教育研究者自己不能缺乏教育学家意识,不能混同于教育家。如果淡薄了专业意识,就会模糊研究的价值趋向,就会淡漠了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化。其三,要区分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主题。问题的质量是科研质量的保证。 重视教育科学的原创性,发挥教育科学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 无庸讳言,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国内其他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相比,与国际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水平相比,在观念、体制、方法、技术、管理和氛围等方面,在对理论发展的贡献和对实践指导的影响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教育科学成果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教育界对原创性研究的渴求,首先来自于那些长期得不到真实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和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教育新问题。现有的教育理论尚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现有的教育建议还不能成为现实地解决重大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原创性研究的标准,一是首创性;二是基础性;三是导引性。有专家特别指出,由于教育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发展性很强、受社会价值体系影响很深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加之中国教育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以及教育研究管理体制和科研项目资助体制的缺陷,因此,教育研究的原创面临特殊的困难。中国教育科研要想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取得重大影响,具有发言权,就应在科研管理体制、立项、评估和奖励等方面做出重大改革,以尽快进入原创引导的时代。 加强教育科学的开放性,推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封闭性。其一,崇尚高谈阔论和“宏大叙事”,不善于从生动的教育生活中汲取营养,使教育研究缺乏现实基础;其二,忽视教育科学同诸多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复杂联系,从而失去了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造成教育科学成长方面的缺失。 有专家认为,教育科学注定会成为一个边界不断扩大的专门化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实际上,多学科的话语已经体现教育科学知识体系正在向开放和多元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共教育政策等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这种研究的变化已经导致教育科学思维方式、话语方式、研究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有专家认为,教育科学目前处在社会科学的边缘,一个方面原因是教育研究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而复杂学科的建设一般要慢于简单学科。复杂科学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价值,最重要的首先是对研究人员思维方式的改造。教育理论的功能及角色在于协助教育活动的圆满进行,所以应该打破“学科情结”,将教育研究视为一个各个学科就教育这个主题进行对话的学术场域。惟其如此,教育科研才能影响决策、影响大众、影响媒体、影响生活。 深化对教育科研规律的认识,致力于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 当前,教育科研活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教育科研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关。如:课题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奖、轻推广;课题评审的标准模糊、经验性过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教育科研管理重利益驱动和短期效益的倾向比较严重;教育研究评价缺少民众和民间的参与,等等。 在谈到教育科研管理方法的改进时,有专家指出,教育科研管理方法的采用必须考虑到教育科研管理的目标、教育科研管理主体自身的能力、教育科研管理客体的实际状态、教育科研管理方法运用的成本等因素。教育科研管理方法的运用必须有效地促进教育科研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符合教育科研管理对象的实际特点;在保证教育科研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节约成本;教育科研管理方法的运用不是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对应,宜综合运用。 改善教育科研管理,要着重突破体制障碍。要打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决策部门相互封闭的局面,建立开放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科研系统;在发挥政府研究机构作用的同时,发展各种非政府研究机构,给各种研究机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发挥教育科学中介机构的作用,把研究与实验、应用与服务结合起来,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和组织形态的创新;在运作层面,凡重大决策,要有多种方案的论证,进行比较选择;课题公开、信息公开、成果公开、学术自由、平等竞争;吸收科技界、经济界、文化界以各种形式参与教育研究、讨论,探索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研究的形式和途径。 强化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责任意识,提升研究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研究素养 有专家指出,培育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是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抵御官本位、名利导向等非学术因素的侵入,净化教育学术研究环境,保持教育科研的相对独立性,并且建立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的文化认同,增进了解、形成共识;另一方面,要警惕市场体制影响和延伸的学术组织的浮躁心理,防止追求短期功利,提倡进行系统、长期、艰苦的研究。还有专家认为,教育研究者要强化方法论意识、本土意识、问题意识,转变传统的研究理念和心态。改变“为学术而学术”的做法,并从单纯的学校教育研究领域向外拓展,建立教育研究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使教育研究更具社会价值,使教育研究成为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领域。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经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专业性的教育研究在运用于基层的实践中,确实面临着失范的危机和严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研究”顺应当前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潮流,与基层学校校长、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匹配,从而异军突起、形成气候,完全符合实践自身的发展逻辑。当前,校本研究的实践急需有效地指导、引领和规范。实际上,学校教育科研在充分显示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着作为一种“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共性问题,有些问题如形式主义、功利倾向、规范程度差等还表现得比较普遍。 校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学校实际,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以教师群体参与为基本特征;以观察、访谈、案例、行动等研究方式为主;研究的结果应有助于学校实践问题的解决。校本研究由“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组成。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合,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作为一种普及化的教育研究,校本研究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转向。这种转向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又具有方法与方法论选择的重大意义。“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是许多教师从事校本研究的切身体会。(作者单位:《教育研究》杂志社) 《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3日第3版
【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相关文章:
司监联手共帮教 构建防控新平台08-17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08-17
赞美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12-07
用心构建生动课堂08-19
构建健康班级的途径08-19
教育科学德育研究室工作计划08-21
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05-01
怎样努力构建高效课堂08-24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08-18
阅读鉴赏中的语境构建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