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说“教”道“育”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浑然不觉,难以摆脱,这或许与我们对“教”和“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存在偏颇不无关系。
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把教育工作单纯理解为“教”,因而导致见书不见人、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难免与“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悖。
细究一下“教”与“育”的区别,我想至少有以下诸点:
在行为方式上,“教”主要靠口传、身授,显声而有形;“育”的方式则丰富得多,不但可以通过口传身授,还可以通过师表作用、道德操守、人格体现等方式影响学生,收到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之功。
在实践时效上,“教”或许可以“立竿见影”,“育”则相对需要较长时日,一时三刻难以彰显成效。这是因为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只要讲授得法、训练循序,学生可以靠理解和仿效完成认识过程;而“育”的内容则属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个性发展方面,必须经历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反复实践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比如,“洗手”这两个字,几分钟就可以教会,洗手技术也不难掌握,但要学生养成每天饭前自觉洗手的卫生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载体使用上,“教”一般必须有具体的物质凭借,如书本、音像、网络等;“育”的载体既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而且有时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如家庭背景、社区环境,学校的办学传统、教风学风以至校容校貌、校园文化等各式“软件”,都可以而且必须作为“育人”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叫“全方位育人”。
在师生关系上,“教”通常以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出现,就如教师的讲台,总得高出教师地面若干;而“育”则不尽然,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平等地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大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小至个性爱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养成,教师常常要通过交流、讨论、鼓励的方式,方能使学生由入耳入脑到心向往之,身体力行,从而使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觉要求。
在评价模式上,“教”可以比较单一,一张试卷、一场表演,大抵可以使“教”的效果一目了然,优劣自现;而“育”的评价则比较艰难。
如政治和思想品德考试是难以准确考核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操守的,必须综合考核其实际的思想行为表现,包括校内外表现、师生反映、社会实践考察、家庭反馈等方面的因素,兼而顾之。学校教育实效的评价至今仍是一个需要加以探索的领域。
如此看来,纠正重“教”轻“育”偏向,更新教育理念,有必要从正确认识“育”字的含义和特点开始。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善于“育人”,是一个教师师德是否高尚的根本标志,也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一个地方是否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的分水岭。(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说“教”道“育”】相关文章:
教之与道,育之与心08-21
说名道姓08-31
说名道姓作文08-24
说名道姓作文06-21
说“名”道“姓”作文10-23
说名道姓作文11-20
[精选]说名道姓作文11-21
说名道姓优秀作文09-10
说名道姓作文(精选25篇)07-26
说名道姓作文1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