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听”和“听”的教学

“听”和“听”的教学

时间:2023-02-27 10:09:3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和“听”的教学

 

“听”和“听”的教学

      

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中,“听”具有前提性质。没学会“听”,就谈不上学好“说、读、写”。那么、什么是“听”和“听”的能力,怎样搞好“听”的教学;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听”和“听”的教学的特点

“听”本来是一项生理功能。任何人只要不是聋子,都具有生理性的听力。本文的“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即指通过听觉器官,由对语言的注意、感受、思维、反应等一系列过程所构成的一种语文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可以从乐曲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大学、中学教师时常发现自己的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力比较弱,听讲与记笔记脱节,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板书授课内容;还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听课时常常处于“听而不闻,似懂非懂”的状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在听讲的同时就把教师的演讲、解说的内容简要的记录下来的 技能,那就根本谈不上掌握知识”。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要加强“听说”教学的研究,特别要从小学抓起。

既然“听”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它包含有怎样的内容?又具有怎样的特殊性?目前,有些研究者认为对语言的“听”包括三个过程:听到、听懂、领会。“听到”指说话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耳朵的过程.“听懂”指对声音的连续性加以注意的过程;“领会”指理解连续不断的话语的意义的过程。我认为除了这三个过程,还要包含以“听”为基础的“听记”、“语感”和“语言应对”能力等。

语文教学中的“听”的教学有它的特殊性,让我们把它和“说”、“读”、“写”作一个比较吧、首先,“听”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几个月的婴儿就有语言的注意和反应;入学前的儿童,已能听懂日常语言,所以,教师不是“听”的启蒙者。“听”的教学也不该从ABC开始,而是让儿童进入“听”的技能学习的新阶段是第二级台阶上的学习、这是很重要的特殊性。其二,“听”是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眼可以闭而不看。耳难以闭而不听,学生最大量听的机会不一定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充任着孩子的先生、各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甚至方言,俚语,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听”、这样,教师的主导性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听”的教学的另一个特殊性、其二,“说”、“读”、“写”或可过目再三,或可三思而言,或可反复吟诵。而“听”是一种被动性的信息接受过程,而且速度快,一般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听到、听懂、领会,及至反应,这是“听”的教学的第三个特殊性。总之,从教学地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看,“听”的教学都有其特殊性。倘若我们不从这些特殊性出发去设计和组织“听”的教学,那么,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二、加强“听”的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强化“听”的教学、“听”的教学可分成两大部分,其一是“听力”本功训练;其二是“听”的专门技能(包括“语言记忆”、“语言应对”等)的训练、下面想就“听”的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听力”基本功训练

前面提到的“听”的三个过程:听到、听懂、领会,即从听到语音至领会话语的意义,可以认为是听的基本功。“听”的这三个过程同时是思维的过程。它主要涉及注意、辨音、逻辑联系等思维活动。

“听力”基本功训练要贯穿在阅读教学全过程,要与拼音、识字、阅读、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从小养成一边听,一边记,然后学着说,一边听,一边想,有不同意见提出来的良好听的习惯。特别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要求能正确地区分不同音节、音调。我在教学中常采用“提要求”,“带问题”,“做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对刚入学的小朋友,上课时要求他们在老师讲课时,眼睛要注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这样,老师可以通过“找眼睛”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注意情况、有时讲课中先对学生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而后回答问题、如: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听前提示:你们认真听听看故事里面讲了几种小动物,哪个动物是故事的主角,你喜欢谁等问题,由于孩子们带着问题听,注意力十分集中。有时还采用游戏的方法,请几个小朋友到教室外做对话练习,然后让班上同学辨析教室外小朋友谁讲些什么,看谁听得清、辨得好、在范读课文时,读一半突然停下来,让一个同学接着读;讲课中,有时故意说一两句明显的错话,让学生有机会指出错误、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促使学生养成注意听的良好习惯。

能“注意”只是“听”的第一步,还必须进一步听懂和领会(也就是对语言的思考、理解、反应)、对语言的辨析,对听到的话语中的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对普通话的语音、语词、节奏、速度的感受,也就是听力的基本功、如福州方言没有“f”这个声母、许多学生人学前听惯了无“f”的普通话,一旦听到规范的普通话反而不习惯,往往将普通话中一些词理解成另一些词、例如“花芽”和“发芽”就由于发音不准而相混淆。假如教师这时有意识地进行“f”、“h”的辨音练习。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区分两个不同词的发音,从而提高了辨音能力,把语言听懂了。

听懂”教学要寓于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学着老师讲。我让孩子看板书:

小鱼摇拨水 黄牛甩赶蝇子 燕子摆掌握方向

老师说:“小鱼摇着尾巴拨水”,要求学生讲:“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燕子摆着尾巴掌握方向”。老师说:“小鱼拨水靠尾巴”,要求学生能讲:”黄牛赶蝇子靠尾巴”,“燕子掌握方向靠尾巴”。老师说;“小鱼用尾巴拨水”,要求学生能讲:“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学生要听懂老师讲的话,才能学着讲从而训练学生听懂语言的能力。

对语言的注意、辨析目的是为了听懂、领会。而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内涵不同,要做到对语言的领会是不容易的。口头语言特殊性是一讲而过,听者的领会速度应和讲者的发言速度相一致,否则就可能漏听或误听。因此,对口头语言的领会,关键抓领会速度,使学生做到“一听就懂”,为了提高听者的领会速度,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三个重点。

(1)抓住语言基本内容,明确重点词。一般地说,人们要说的话的内容,大多离不开“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个基本内容。因此只要善于抓住这四大内容,就能很快听懂说什么。如让孩子做“听通知’的练习“明天上午,一年级全体同学带干粮到操场集中去春游。”这里抓时间:明天上午;人物 一年级全体同学;地点:操场;事情:去春游。这样孩子们按四大内容就能迅速领会通知的内容、平时经常设计一些语言,让学生用抓基本内容、抓重点词的方法听。反复次数多了,学生对语言反映自然就快了,就能较快领会大多数不太复杂的话。

(2)抓住关联词,贯通上下句、说话速度虽快,但是只要抓住一些表明句子联系的关联词,就能贯通上下句的语义,使思维跟上说话者的语言速度。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听好关联词,特别是对口语化关联词的领会,如“可是”、“但是”在口语中常讲成“可”、“但”(小朋友看电影去了,可我不看)。“那么”在口语中常为“那”。这类关联词是书面语言的简略,都带有转折的意思。再如,口语中常用“接下来”、“怎么样”“还不如”等,分别是“接着”、“怎样”、“不如”这些书面语的扩充,教孩子抓住这些关联词,并让他们做一些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听话的速度。

(3)抓住语气、节奏进行语感训练、说话者的感情能以语气、停顿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提醒学生注意语气的差别,让他们养成对语气节奏的敏感性也是很重要的、这方面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帮助学生领会、如:同样是讲“不碍事”,语气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不碍事的”,叙述语气,是“没事”的意思、“这不碍事?”反问语气,实际是“碍事”、“这不碍事吧?”是疑问语气,是不知碍不碍事的意思。

由于加强了“听”的基本功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注意、听懂、领会的基本方法,初步养成听话的良好习惯,听话能力明显提高。

我曾在一个班搞了测试。初入学时,听老师讲一句话后能正确流利进行复述的12人,占22.2%;只能讲出一句话大意的有30人,占 55.5%;复述遗漏多的12人,占22.2%经过一年训练,学年末抽查38人。内容是听老师讲述220字的故事,听后进行复述。能正确流利复述,达到优秀标准的有28人,约占74%;能基本正确复述,达良好标准的有8人,占21%;大体讲出大意的只2人。

由此可见,进行听基本功训练的效果是明显的。

2.听的专门技能训练

(1)“语言记忆”技能的训练。“听”不能像“读”那样反复吟诵,因此“语言的记忆”就显得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应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如:教师先板书一个字,让一些学生以这个字进行扩词,另一些学生带着要求注意听。如用“车”字扩词为“汽车、火车、马车、自行车、三轮车、电车……”,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下最快的车和最慢的车。一组同学扩词后,另一组同学按要求把最快、最慢的车讲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要注意听,还要分析、判断、较快地供出反应,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以同一个词作不同内容的句子,请其他同学记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句子加以复述,还可以讲一段话,让学生复述和讲出大意。这样,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增加,听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除了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外,我还在语文课中专门用一些教时进行“语言记忆”的训练,其教学内容可以是:

--听故事后用图画来表达故事内容。训练形象记忆法。 --教师准备几组词,分别念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归类,然后按类复述:归类记忆法。

——让学生把教师说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概括下来,然后根据重点词句回忆整段话,抓重点词语记忆法。

还有追忆记忆法、即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周听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然后进行追忆,把节目内容写出来,要求写得有条理、抓住重点、字数不限。这种练习刚开始时,大部分学生写得较简单,有的只两三句话、很少能有重点、有顺序地记下来。颠三倒四的现象很突出、(个别学生追忆较完整,是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节目,再一句句地听记的。)显然,学生在语言记忆技能上,还抓不住要领。于是,我在班级上召开了经验交流会,请几位写得好的同学谈记忆方法。有的同学说,她在听《小喇叭》时,边听边把故事想象成一幅一幅图画,听完后。用想图作文的方法写出来;有的同学谈到自己边听故事边以一句话概括一段故事内容,一然后用这几句话扩写成故事;有的介绍自己怎样进行戏剧、小表演的追忆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学过,但通过同学自己说出来,更提高了大家兴趣、我把这些方法在学生中推广,结果短期内学生的追忆水平大大提高了,一般程度学生也能较有条理地写出所听节目的内容,字数达500字左右。更可喜的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许多帮助追记的方法。学生们互相学习,大都掌握了两三种“听忆”方法。这样经过一年来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们的“听忆”能力大大提高,不但追记的字数等要求都能达到,而且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2)“语言应对”技能的训练、“听”的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语言应对的技能,一般地说,听和说联系最紧密,无论是日常交谈,还是课堂教学,总是“听”、“说”两种形式的交替进行过程,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思维采取了两种形式,即“听”——信息的接受和“说”——信息的输出,这样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要求人们具备能够迅速、正确地借助“听、说”交接信息的思维能力、这就是“语言应对”的技能、一语言应对”技能是社会活动中十分有用的一项技能。许多孩子一被问话就脸红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也还如此。还有相当多的人谈锋甚弱,听后反映速度很慢,这不能不归咎于“应对”训练太少了。

我在“听”的教学进行“语言应对”训练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改进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这是最普通最有效的“语言应对”训练,再就是专门设计一些问答练习。教学离不开提问,但问什么,怎么问,此中有很大学问。假如老师满足于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应答“对”或者“不对”,这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浓烈,却于实际上无助于学生提高包括“语言应对”技能在内的语文能力。我认为,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服从于整个课堂教学逻辑,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具有一定思考性,同时也考虑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应对”的技能。比如,有的问题可以采用曲问快答的方式。在提问后要求被提问者立刻回答的、如《蜜蜂》这一课中有一段写了“蜜蜂用前腿把花粉刷在后腿,用中间这对腿支撑着身子。”我问的是:蜜蜂有几条腿?这就属于曲问快答、有些问题可以采取连答的方式。以一连串问题写训练学生迅速进行逻辑思维和应答的能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在教学中连续发问“五壮士在胜利完成任务后选了怎样一条路?他们为什么选这条路?这反映了五壮士怎样的思想品质?”这就属于连问连答有的问题还可一问多答、如《我是什么》这一课,我问:水给人们做过哪些好事?让学生纷纷作答、这就是一问多答、这样可以训练在听到问题时迅速、广泛归纳的思维能力。此外,在提问的速度方面也可以做些文章,故意问得快些,学生必然要提高思维速度。有时老师还故意把问题的答案说错了,让学生有机会提出疑问。这也是“语言应对’技能的培养方式、比如《猴子捞月亮》这一课,我故意念道: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在树上拉着另一只猴子的脚,另一只猴子也倒挂在树上拉着另一只猴子的脚,另一只猴子……”学生们一听都笑了,问为什么笑,学生回答:这样不简练,应该像课文里那样写就好了,于是这一念一问,回学生既有机会训练自己“听”的辨析能力,又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义中的语言。

除此之外,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答练习也有助于“听”后“应对”技能的培养,比如出个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互相找毛病,再如就某个问题设计一些比较冗长重复的答案给学生听,让他们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正确而简练的答案。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应对”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他们不但课堂发言踊跃,而且与人交谈自然从容、听时不错漏,讲时不含糊,还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提问、反问等方法及时迅速地表示自己对对方讲话的意见。

加强了“听”的教学之后,我感到有许多好处。其一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讲课时速度较慢,唯恐学生听不进记不住,现在加快了讲课速度,学生也能听得进,记得住,教学效果比以前好,还腾出时间教古诗、读名家名著,

[1] [2] 下一页


作文、智力测验及让学生做家庭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其二,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得以通过“听”这个普通的最简单的方法吸取知识,学生耳聪、脑灵,智力水平也有了提高、其三,听的技能发展后,促进了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总之,祖国语言不但生动、准确、表现力丰富,而且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我们应该更有效地开展“听”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听”这个武器。

     

上一页  [1] [2] 


【“听”和“听”的教学】相关文章:

《听泉》教学反思08-18

08-15

母爱作文:你听,你听08-11

听不够08-17

听,沙沙……08-17

听指挥08-15

听雪08-23

听雨02-17

听潮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