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于“用教材”的思索》
对于“用教材“的思索
语文是一门非概念性学科。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陷在教材的禁锢中得不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内化地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生活,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执教苏教版第五册教材时,针对课文篇数较多、知识容量过大等问题,我从拓展学生视野、整合多元资源入手对如何使用好教材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目的就是使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走向多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文知识的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必须摆脱只在课堂40分钟学语文的桎梏。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视野投向生活。在广阔生活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孟母教子》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到了有关“孟母教子”的许多故事。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地兴趣盎然。基于此,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孟母教子”的故事,给孟母写一句最想说的话。有的学生找到《孟母三迁》的故事,写下了“孟母真是用心良苦”;有的学生找到《孟母断织》的故事,写下了“严格要求也是对儿子的一种爱”。之后,学生们再读课文交流感受时,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孟母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是却非常爱儿子。”就在这交流中,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水道渠成,这样既易于学生接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再创造。 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在操场上寻找成语。有的学生在花坛里找到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有的学生在树丛中找到了“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回到教室后,等同学们安静下来,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叫道:“这就是鸦雀无声”。学生们在哄堂大笑中掌握了“无字词典”的真谛。这样,语文知识不再是空洞乏味、纸上谈兵,而是鲜活的、生动的。同时,学生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整合多元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已不再是纯粹的语文,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它通过课文展现给学生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而语文也以“练习”形式出现了综合性学习。纵观各个综合性练习,尽管练习之间有许多联系,但并没有线性的逻辑关系,而是围绕提高语文素养而呈放射状的开放性关系。对此,我们更应整合多元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安排语文练习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整合口语交际,习作等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将各种能力和探索的兴趣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扩展其学习兴趣。 这册教材中习作6是要求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而在练习7的口语交际中是让学生把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拿到班级开个小小展销会。我将练习7的口语交际中的“展销会”改成“文具展销会”,并把两个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学生在练习习作6时,我告诉他们:过些日子,我们会举行一场“文具展销会”,这篇习作相当于你的产品介绍,到时候,我们看谁的文具最畅销。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他们认真搜集、整理资料,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具,并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清楚、详细地记录下来了。许多学生的这篇习作都完成地非常优秀。随后,在练习口语交际时,学生们自己动手布置教室,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卖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推销自己的文具,选出小组中的“最佳文具”和“最佳推销员”,再在全班展销,会“讨价还价”的“刁钻”小顾客、“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展销会中各显本领。由此看出,听、说、读、写活动贯穿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始终,这不仅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又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并注重了语文的文化意味,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其实,只要教师适时、适当、适机地运用好教材,改变过去那种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多元整合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观察、收集、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对于“用教材”的思索》】相关文章:
思索的作文03-11
秋天的思索作文08-18
思索中考作文08-18
“大历史”教学思索08-19
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08-1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索与探讨08-19
教材培训心得12-29
教材调研报告11-23
教材课程教案03-24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论文 “教材体”变身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