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照准焦点 把握理念 用好方法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想象 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新颖的比喻、夸张、形容的方法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歌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的图画,入情入境。比如《登鹳鹊楼》,教师简介作者后,热情洋溢地给学生描绘登鹳鹊楼远望所见美丽景色,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也可以利用幻灯、图片、录音等直观手段把学生带入意境,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解题,介绍背景进入意境,如讲《革命烈士诗二首》,就可通过背景介绍而迅速进入诗的意境之中。 (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 孟德领) 评价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评价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学生的学习带有被迫性,或是为获取好成绩以博得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少有乐趣可言,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以满足其需要为前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独立和自主性。从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 陈长泉) 解说惩罚 惩罚是不可避免、不可滥用的。关键要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去年,我班上有两个学生在宿舍里面打牌,我知道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装做不知道。他们看我这里没有什么动静,第二个星期,他们控制不住,又在宿舍里打牌了。第二天,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副牌给他们,说:“你们玩吧。”他们心里有鬼,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向我坦白了他们的错误。我趁热打铁,讲了一些道理。最后,我问他们:“怎么办?”他们把牌交出来了,并主动要用打扫卫生的方式来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在这件事情当中,我没有单纯地说教,而是让他们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惩罚自己,他们心里面也就没有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惩罚,可以说是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三中 李湖江) 教师要能容忍自己的短处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工作出色,教学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和理想总存在一段的距离。教师如果事事律己从“严”,无疑会造成自己的精神紧张,动作变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短处”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总是对自己的弱势耿耿于怀,让挫折和失败感经常困扰自己,甚至自惭形秽,自暴自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意想不到的沉重。当然,容忍自己的短处,并不应该是异化为无益的“护短”行为。我们要能容忍自己的短处并尽力补拙,不断地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变短为长。(江苏省新沂市阿湖中学 冷学宝) 她为什么撕作业本 批作业时,我发现王今朝把作业本撕了!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把作业撕了呢?”她低着头胆怯地说:“我写错了字,我怕得不到优秀,所以我就……我就撕了。”我一听心里特别感动:多么要强的孩子啊!我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你撕作业的初衷是好的,是想把作业写得更好,我希望你以后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要把作业写工整、干净,争取一次写好。”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应该深入调查了解,不能轻意下结论。 (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平原学校 景浩)
推进素质教育,为老师减负 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在校内,如学生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老师“月检分”和“考评分”等等一类的“分”和“率”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又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要求既抓教学,又准备各种材料,一时间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个不迭。这样一来,哪能静下心来思索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自然而然,肩负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双重压力,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苦。如果顺应教育的健康发展趋势,积极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师便会个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再是当前的这般辛苦又无奈。(赵志刚/《湖北教育》) 处罚家长不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家长因为负担不起学费而不让子女上学,政府因为其子女没有上学要对家长罚款,家长交完罚款之后还得在限期内送子女上学,可子女上学的费用仍旧负担不起。 处罚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长受了罚,但依然无钱负担孩子的学费,孩子依然无法得到平等的教育权。要保障适龄孩子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强制家长履行其义务固然有必要,但是,更迫在眉睫的是,依法设立最低义务教育保障线并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北岸/《南方都市报》) 教育的不公是社会最大的不公 为什么教育要特别强调公平?这就基本上与培养人才、造就“人”无关了,它主要诉求的是:必须保证这个国家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能够有一个正常流通的渠道。换句话说,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通过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中层乃至高层。这是维持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人只要还有希望,就可以忍受现实的种种苦难。根据各方面报道的信息,多数农民抱有这样的信念,只要子女还有通过教育改变身份改变命运的前景,他们就不大会采用更激烈的形式反对农村的现状。然而北大一位教师在文章里透露,目前占七成的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却是倒过来的,三成城市人口享受了七成的高等教育资源。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不论有什么现实困难,这种根本上的不公平有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最大的伤害。(李方/《外滩画报》) 勿对教师轻言下岗 现在,随着中小学生入学人口的减少,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略有多余的现象,如何处置这些多余的教师?简单的做法就是让其中的一部分人下岗、失业。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新毕业的师范生不能进入事业单位编制的新举措,即让新近毕业的师范生做“社会人”。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社会需要有一支规模庞大、队伍稳定、素质过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这是构成基础教育质量的根基。教育主管部门不妨建立起教师职业保护制度,政府财政也应该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学生数量减少了,可以通过划小班级规模的方式来解决教师的课时问题,这样做,或许更容易推进素质教育的展开。(汪洪涛/《市场报》) 谁有资格动教育捐款? 七年前,广州市民响应市政府号召,为“十大教育工程”捐款七千多万元,然而捐款的大部分却被市教育基金会挪作了他用。怎样才能保证社会、公众或企业财团的捐助基金好钢都用在刀刃上,不至于被人为蛀蚀,有效防止监管人的监守自盗行为,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做得特别不够。反思一下,有必要要求建立社会捐助资金的监督制度,呼唤公开透明的管理规范,甚至需要自己参与监督管理,要求基金会定期报告基金的使用和效益情况,也要求政府和社会审计机构依法实行审计监督,确保公众的公益性捐款不被挪用,确保受捐助人真正受益。这样才能使得社会的良善和公众的公益心同财富一道增长。 (刘效仁/《工人日报》) 200万元与学费 武大110周年校庆,晚会却用100万元请了大量的演艺明星,承办方也拿去100万元,而这还是个保守数字,观众却不过“千把人”。我硕士毕业欠下万元助学贷款,正在陆续还,这钱用来交了学费,当时看来很压头的每年5000元,摊到这样的晚会上只是两张票钱。也许在每年招生近万人的超级航母武大眼里,200万元不算什么,400个学生的学费而已,何况还有作为重点高校所享受的高额财政拨款。我来自农村,深知农家出个大学生的窘状,学费往往会影响-个家庭近十年的生活,而到了武大,那钱只不过是一场晚会的两个座位。我以为,作为知识和思想传承与创新之地的大学,花巨资请明星捧场实为不幸。 (聂武钢/《三联生活周刊》) 德国的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人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青木/《环球时报》 王小林荐)
教师与学生 日益增多的知识与传统?几千年来都是由教师传给学生的?随着这种情况便产生了严格的、学院式的纪律?反映着社会本身就是建立在严格的权威原则之上的。这就树立了具有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典型?而这种典型仍在世界大多数学校里流行着。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十分死板的等级关系。教师的职责现在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表现?对于他的进步比静止的听课尤为重要?所以他前进的道路就变成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许多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强调对个人的判断和推行自我教育。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才能?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学习计划。学校的时间不再被分成许多划一的课时?各人的进度不同?多种多样的工作代替了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共同前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个人进度进行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关切自身的课程变革 研究和变革课程不仅仅在于对知识组织和发展的理解,当我们希望重新组合或重新建构课程内容的时候,尽管这可能是应变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我们课程变革的基点究竟该在哪里。用国际课程专家和教育叙事学者康纳利的话来说,“研究课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研究我们自己。”研究自己,就在于必须认真地对待和研究教师和学生自身教与学的经验。一方面,需要把课程变革建立在教与学的经验基础上,而非仅仅是课程内容和重新排列组合或削枝强干;另方面,亟需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而非只是所谓国际接轨的做法。为此,我们需要从事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来变革我们自己的课程。(丁钢/《上海教育》) 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 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自由的空间也就没有发展。我国在只有单一国家课程存在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受什么教育的权利。新基础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它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要求课程具有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个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可以让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让教师自己去取舍。学生也可以不选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让它自动消失。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将来发展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个别化课程,为自己的发展开拓一片空间。 (房慧林云/《基础教育参考》) 语文亦可教 我们认为,语文有可教、好学的方面,也有不怎么可教、不太好学的方面,甚至,作为母语而言,语文还有不必教的方面。综合、灵活和创造性的实践应用,对于语文课程来说,不怎么可教,也不太好学;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各项基本语文素养,许多语文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以及习惯等等,还是可以教,也好学,能够训练、熏染、习得的。这就好比一个天才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从对手的一个眼神、一个极其细微的手型变化里,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和路线,并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反应,这样一种功夫,他在做了教练之后也未必能够传授给他的弟子,可以说是不可教的;但是,他打乒乓球的各项基本技术,推、拉、提、挡,以及作为一个运动员所必须的耐力、爆发力之类,都还是可以教,也的确是在长期的刻苦训练中养成的。并且,像在任何其他领域一样,“语文”,只有不断地研究“可教的”,扩大“可教的”地盘,才能不断地迫近“不可教的”;即或“不可教的”犹如海平面下的冰山,也只能在越来越多的“可教的”方面研究探明了之后,才会有可供想象的方向与空间。所以,既然语文是一门课程,也还有语文教师这一职业,语文教学都有一个明确而非模糊的目标,那么,语文的“可教的”方面,必然是语文教育及其研究的抓手和重点。(倪文尖/《书城》) 在追问与解读中生成教育智慧 教育家Marion Dadds(1985年)曾经提到过教师行动研究的研究起点,其中一种研究起点的特征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而这种研究的特点就是对原因进行解读。这是教师开展研究的一条很好、也非常可行的研究路径。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抓不住研究课题,或对教育科研心存疑虑,或无从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以问题进行解读的意识和习惯。 研究其实是很平常的教育行为,而且是教育这个职业所特有的、经常性的行为。而不平常的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善于透过现象去解读背景的心。许多成功的教师,往往都是对“为什么”的问题有着浓厚的解读兴趣和比较敏感的解读行为。他们通常是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去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张音/《上海教育》)
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具有精确理解学生个性和心理状态所必要的观察力,这样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太显著的外部表现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个人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是经过一定的观察可发现的,而有的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观察才能揭露,如智力活动的特点等。所以,教师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了解学生的能力。这种了解是件长期、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既能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又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以及他们的困难所在等等,而不只是根据学生的答案和测验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一位对学生的情况善于观察和深思熟虑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只有提高观察力,教师才能全面、深入、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面貌。 (吴一玲/《江西教育》) 多方面接受学生,不做“指手划脚”之事 探究过程中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不多干预他们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强求他们获取很多的科学结论;比如沉浮单元上下来,虽然学生没有直接指出重量与浮力之间的差异引起了沉浮的改变这一重要的结论,但每一次的活动都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远比让他们接受一个结论显得更有意义。科学课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这些不属于陈述性的知识,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讲述、学生简单的记忆模仿能够学会,而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习得的。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丁晓霖/《科学课》) 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 与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像一句谚语所描述的那样,“学生并不关心我们知道什么,除非他们知道我们关心他们。”一旦你认为你是在用“心”来拥抱教育,那么,你就可以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内心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予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教育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 这样,学生是因为有你,才每天早起、上学,即使他的处境艰难;学生是因为有你,才一直坚持不懈,即使他的父母告诉他不可能取得成功。你是那些成绩落后学生的精神支柱。 记住,只要你还是一名教师,即使你工作上最糟糕的一天,你仍然是某些学生最美好的希望。 (肖亦华/《基础教育参考》) 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探求真知 教师的活动是要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综合问题,使之切身体会学习的方法
[1] [2] 下一页
,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对周围未知的发现,并能通过学生开始动手到养成动手的好习惯,不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例如,在学习“电解水的实验”时,可让学生回家亲手做一做,并让学生探索电压?用干电池?至少在多大时会有气泡产生﹖为了加快实验速率,在你家里的物品?食盐、蔗糖、醋、酒、肥皂粉等?中选用哪种物品加入较好﹖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以后学习“物质的导电性”打好基础,同时认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质的价值。有位同学还“神秘”地发现,在电解水时,由于加了食盐而产生了有颜色的气体。为了让刚萌发的好奇心长大,还需鼓励他继续探索,从中认识氯气。 (陈克华/《湖北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孩子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也需要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以下的“三结合”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他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现在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但往往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一些孩子的成绩虽好,但其日常行为却让人不敢恭维,这与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直接有关。 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人的品质的发展过程是他律到自律,父母必须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部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形成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比如让孩子想想,买东西时为什么要排队?不排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种体验,使孩子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尊重别人的利益,树立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观念。 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成人的以身作则相结合。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大人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要作出表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王骏荐自《文汇报》) 新课程与学校发展 学校民主管理的关键是增强师生的民主管理意识,特别是一些评价工作,变暗箱操作为公开进行,不公正的制度要通过教代会讨论纠正。首先,要明确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位置不同,但目标一致,思想行动一致,二者是协作的统一体。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民主管理形式,达到尊重师生意见,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学校工作。第三,学校管理要有法定程序,如定期召开教代会,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不是形式,教职工意见得到了尊重,民主管理气氛浓了,教职工积极性就高了。学校不仅要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要把民主管理的思想灌输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使学校的管理工作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学生感到自己像小主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高凌飚梁惠燕/《北京教育》)
上一页 [1] [2]
【照准焦点 把握理念 用好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准确把握说明的方法08-16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08-17
竞聘演讲现场把握态势语的方法08-05
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08-23
新课标新理念新的试卷评析方法08-05
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08-17
用好像造句06-03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方法初探08-18
焦点访谈优秀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