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旧瓶新酒创佳作

旧瓶新酒创佳作

时间:2022-08-17 14:00:0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旧瓶新酒创佳作

  在高考作文日益强调创新的今天,竞争激烈的考场上,考生们挖空心思搞创新。也出现了许多的高考佳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形式上,除人们熟悉的日记体、书信体、散文、小说、寓言之外,还有诊断报告、电视访谈、广告策划、采访手记、诗歌、戏剧……不一而足。打破了议论文、记叙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我们发现,考生们一味地在课外找文体样式这个“瓶”,来装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这壶“酒”。殊不知,他们忽略了语文课本这个宝库。仅初高中六年,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和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师们对话,从中吸取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养料。从文体样式到思想内容,语气、句式、内涵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苏轼、柳宗元、欧阳修……鲁迅、郭沫若、巴金……这些大师们的佳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考场作文的范例。当你为考场作文找不到恰当的形式的时候,我们提醒你回忆一下课本中的名著名篇,仿照它的形式,装进你深思熟虑的精彩内容,成功的佳作将属于你!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创制。  第一,仿结构。即模仿古今中外篇幅短小的佳作,营构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刊登过一篇题为《醉官亭记》的文章,就是模仿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创作的。文章套用古文名篇的形式,记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幽默辛辣的文笔,揭露了社会权力部门纷纷向企业吃、拿、卡、要的种种不正之风,结构上与《醉翁亭记》完全一致。文章分为四段,依次叙述“醉官亭”的位置及命名由来,描写企业为取得一个较好发展环境而送红包、请吃、给各路“神仙”(掌握实权的单位或个人)“烧香拜佛”的情景,对应于《醉翁亭记》中对四时之景、宴享之乐的描写。最后,描写“夕阳在山”之时“车影又乱,各路神仙驾到”的情形,企业之官与吃请之官醉而乐,乐亦苦,点明主旨。请看首段:  “环官皆会也。其主席台、筵席台、电视台诸会中,鉴定会尤美。望之庞然富裕而日惧亏损者,企业也。车行十分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钓石之间者为留佳宾专凿之钓泉也。曲径通幽,有亭翼然临于厂外而主人翁之可望而不可即者,醉官亭也。作亭者谁?厂之长与厂之众也。名之者谁?本官自谓也。本官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位虽七品八品九品于当地则最高,故自号曰“醉官”也。醉官之意不在酒,在乎关系之中也。关系之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篇文章,大至全篇,小至一个段落,均与欧阳修原文对应,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二,仿句式。即模仿原作的句子结构形式、语气语调,给人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有人模仿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作了《为了鼻梁上的眼镜》(载《杂文报》)这篇文章。全文模仿鲁迅原作,惟妙惟肖,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请看——  《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为了鼻梁上的眼镜》:“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更多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同学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从这两段文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仿课文名篇的妙处。  又如,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是大家熟悉的名篇,它深刻反映了旧中国“谷贱农伤”、丰收成灾的社会现实。丁丁的《多收了三五斗》(原载《大学生》杂志)模仿叶老的作品,从段落结构、句式、语气等方面,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的境遇和心路历程。请对照阅读下面两组片段——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早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人才市场的停车场里,横七竖八停着各处来的自行车、助动车。门口排队的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把门口塞得很满。厚厚的履历表用各色的夹子夹着,一捆一捆的,填没了这只手和那只手之间的空隙。门口进去就是某某市最大的人才市场了,招聘单位就排在市场的那一边。早晨的阳光从光洁的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副GIasses上。(丁丁《多收了三五斗》)  这两段场面描写,都生动逼真。显然,丁丁的文章是模仿叶老的作品而写出来的。非但写景,连文中的对话,也酷似毕肖。再读下面的片断——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过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那些毕业生大清早骑自行车出来,穿越了半个城市,到了人才市场,早饭也不吃,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重点本科1500,普通本科1200,大专不要。”招聘单位的小姐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毕业生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好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6月里,你们不是说IT行业年薪6万么?”  “7万也招过,不要说6万。”  “哪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毕业生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丁丁《多收了三五斗》)  不言而喻,仿作取得了成功。不用多举例,我们可以明白,与其在考场上挖空心思求创新,不如充分调动平时所学,为我所用,用名家名篇的形式架构,来展示自己的才情,写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考场佳作。这对写作水平和写作状态欠佳的考生,尤其有现实意义。建议在复习备考期间,多读多积累,精选一些文章,诵读、涵咏,力求烂熟于心,得其神韵,如此,方能游刃有余。曾广为传阅的2001年四川考生的优秀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是完全仿照苏中杰的杂文《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原载2001年5月16日《三湘都市报》,后被2001年第7期的《杂文选刊》转载)而写成,除了作者的基本功扎实之外,善于积累、善于应用,特别留心记忆自己有兴趣的佳作并善于借鉴其形式,是重要原因。但愿考生从中受到启发,在考场上写出佳作,取得好成绩。           

     


《旧瓶新酒创佳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旧瓶新酒创佳作】相关文章:

中考佳作作文04-04

满分佳作:远去的声音07-10

佳作欣赏广播稿08-08

多措并举,让学生写出佳作08-17

从佳作中品读诗词妙用08-16

告别如虹中考作文佳作08-24

佳作红楼梦阅读心得08-29

创客空间创想无限作文04-25

材料作文“去哪了”导写与佳作07-11

创文创卫心得体会11-25

文章
代写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旧瓶新酒创佳作

  在高考作文日益强调创新的今天,竞争激烈的考场上,考生们挖空心思搞创新。也出现了许多的高考佳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形式上,除人们熟悉的日记体、书信体、散文、小说、寓言之外,还有诊断报告、电视访谈、广告策划、采访手记、诗歌、戏剧……不一而足。打破了议论文、记叙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我们发现,考生们一味地在课外找文体样式这个“瓶”,来装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这壶“酒”。殊不知,他们忽略了语文课本这个宝库。仅初高中六年,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和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师们对话,从中吸取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养料。从文体样式到思想内容,语气、句式、内涵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苏轼、柳宗元、欧阳修……鲁迅、郭沫若、巴金……这些大师们的佳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考场作文的范例。当你为考场作文找不到恰当的形式的时候,我们提醒你回忆一下课本中的名著名篇,仿照它的形式,装进你深思熟虑的精彩内容,成功的佳作将属于你!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创制。  第一,仿结构。即模仿古今中外篇幅短小的佳作,营构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刊登过一篇题为《醉官亭记》的文章,就是模仿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创作的。文章套用古文名篇的形式,记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幽默辛辣的文笔,揭露了社会权力部门纷纷向企业吃、拿、卡、要的种种不正之风,结构上与《醉翁亭记》完全一致。文章分为四段,依次叙述“醉官亭”的位置及命名由来,描写企业为取得一个较好发展环境而送红包、请吃、给各路“神仙”(掌握实权的单位或个人)“烧香拜佛”的情景,对应于《醉翁亭记》中对四时之景、宴享之乐的描写。最后,描写“夕阳在山”之时“车影又乱,各路神仙驾到”的情形,企业之官与吃请之官醉而乐,乐亦苦,点明主旨。请看首段:  “环官皆会也。其主席台、筵席台、电视台诸会中,鉴定会尤美。望之庞然富裕而日惧亏损者,企业也。车行十分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钓石之间者为留佳宾专凿之钓泉也。曲径通幽,有亭翼然临于厂外而主人翁之可望而不可即者,醉官亭也。作亭者谁?厂之长与厂之众也。名之者谁?本官自谓也。本官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位虽七品八品九品于当地则最高,故自号曰“醉官”也。醉官之意不在酒,在乎关系之中也。关系之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篇文章,大至全篇,小至一个段落,均与欧阳修原文对应,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二,仿句式。即模仿原作的句子结构形式、语气语调,给人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有人模仿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作了《为了鼻梁上的眼镜》(载《杂文报》)这篇文章。全文模仿鲁迅原作,惟妙惟肖,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请看——  《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为了鼻梁上的眼镜》:“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更多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同学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从这两段文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仿课文名篇的妙处。  又如,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是大家熟悉的名篇,它深刻反映了旧中国“谷贱农伤”、丰收成灾的社会现实。丁丁的《多收了三五斗》(原载《大学生》杂志)模仿叶老的作品,从段落结构、句式、语气等方面,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的境遇和心路历程。请对照阅读下面两组片段——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早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人才市场的停车场里,横七竖八停着各处来的自行车、助动车。门口排队的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把门口塞得很满。厚厚的履历表用各色的夹子夹着,一捆一捆的,填没了这只手和那只手之间的空隙。门口进去就是某某市最大的人才市场了,招聘单位就排在市场的那一边。早晨的阳光从光洁的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副GIasses上。(丁丁《多收了三五斗》)  这两段场面描写,都生动逼真。显然,丁丁的文章是模仿叶老的作品而写出来的。非但写景,连文中的对话,也酷似毕肖。再读下面的片断——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过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那些毕业生大清早骑自行车出来,穿越了半个城市,到了人才市场,早饭也不吃,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重点本科1500,普通本科1200,大专不要。”招聘单位的小姐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毕业生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好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6月里,你们不是说IT行业年薪6万么?”  “7万也招过,不要说6万。”  “哪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毕业生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丁丁《多收了三五斗》)  不言而喻,仿作取得了成功。不用多举例,我们可以明白,与其在考场上挖空心思求创新,不如充分调动平时所学,为我所用,用名家名篇的形式架构,来展示自己的才情,写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考场佳作。这对写作水平和写作状态欠佳的考生,尤其有现实意义。建议在复习备考期间,多读多积累,精选一些文章,诵读、涵咏,力求烂熟于心,得其神韵,如此,方能游刃有余。曾广为传阅的2001年四川考生的优秀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是完全仿照苏中杰的杂文《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原载2001年5月16日《三湘都市报》,后被2001年第7期的《杂文选刊》转载)而写成,除了作者的基本功扎实之外,善于积累、善于应用,特别留心记忆自己有兴趣的佳作并善于借鉴其形式,是重要原因。但愿考生从中受到启发,在考场上写出佳作,取得好成绩。